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物以類聚的團體生活
2009/09/08 02:11:07瀏覽1011|回應0|推薦9

引用:團體社會化理論的省思 

人本來就是一種群聚生活的動物,失去群聚會顯得孤單,失去生活重心與價值,在群聚間可以獲得彼此的心得分享,生活照應,在群聚間可以了解彼此的生活習性,個性,喜好,群聚帶動人的榮譽感,群聚讓人變得有需要性,群聚只為一個共同目標和理想。

人自出生開始就是從母、父身邊過日子,圍著家人一起享受,歲月使親情在成長中漸漸遠離,孩子也漸漸從原生家庭的滋潤轉移到同儕的分享,在原生家庭的獲取也隨著歲月的增長漸漸擴大,原生家庭已無法滿足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生活智識,隨著接觸的人、事、物的頻繁,在成長中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包容力與滋養力來滿足心理的需求,以及生活上面對的繁瑣事務,原生家庭不能滿足一個孩子求好奇的心理,在外誘中所產生與原生家庭的衝突是必然的,這時要的不是責罵,而是鼓勵,進一步讓孩子在原生家庭中得到的基本教育能向外延伸。

當家庭的基本教育不足時,孩子只能向外所學之基本教育來彌補家庭的不足,而人在尋求外在教育時必然尋找與自己投其所好、性之相同的夥伴,因此這個外在教育的重要性與個人行為和同伴的影響就是最重要的關鍵所在。

在生物學上有一種俗稱:物以類聚。就是同種生物一定會聚在一起。相對的,人也是一樣的。當自然界的相同生物聚在一起時為的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生存,保護同伴不被欺侮與受傷,在同伴之間用一種其他生物不知的語言做互通的訊息,訊息是讓同伴維護自己的生存權。相對的,人在尋求家庭以外的生活空間,也必須在同伴之間獲取相同的訊息,維護同伴的生存,因此這種存在於社會上的小團體將帶動社會的生活改變,行為的走向,人在小團體中必須生存也需服從,服從團體的生活行為紀律未必來自原生家庭,有許多是團體的生存法則。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ickyjang&aid=329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