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02 09:57:18瀏覽1497|回應2|推薦120 | |
【鵲橋仙】七夕 銀波暗漲。浮煙飄渺、約舊迢迢難放。 天風臨水映思往。無眠岸、星飛點漾。 語相若硠。桂華流曉、形役兩心惆悵。 多情猶繫夢延昉。幾度待、依依眸望。
【七娘子】織女 銀河長漫餘羅綺。更浸心、如水清涼意。 雲外空長,飛星語企。緬綿眉黛幽歎繫。
促機弄巧纖雲裡。緒華年、天上人間砥。 脈脈清香,絪縕相濟。好風吹巧思開起。
註1.七夕,農曆七月初七之夕。傳說牛郎織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會。牛郎、織女傳說的梗概,在南北朝時漸成型。《歲時廣記》引南朝梁殷芸《小說》道:「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紉。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這段記載中完全沒有提到七夕 。直要到梁朝宗懍(約500-563年)的《荊楚歲時記》明確的指出:「七月七日是牽牛、織女聚會之夜」。南朝梁庾肩吾《奉使江州舟中七夕》詩:「九江逢七夕,初弦值早秋。」唐杜甫《牽牛織女》詩:「牽牛在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明謝讜《四喜記•巧夕宮筵》:「時當七夕,鵲渡銀河。天上人間,良宵第一。」 註2.乞巧,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鍼,或以金銀鍮石為鍼,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唐林傑《乞巧》詩:「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元喬吉《金錢記》第二折:「秋乞巧穿針會玉仙,冬賞雪觀梅到玳筵。」歐陽山《三家巷》三:「這七月七日是女兒的節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獨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緻的巧活兒,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來乞巧。」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