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訪天母古道
2010/05/20 22:18:00瀏覽1205|回應0|推薦4

由於這個月23日打算和繽紛的朋友去一趟龜山島,並且預計爬1706階的石階登頂401高地。不過由於最近的假日都帶著我家小少爺去二重疏洪道裡的河濱腳踏車道慢騎閒逛,了不起也只有從二重至八里渡船頭騎個來回,反而少了登高的機會。所以心裡總是想著是不是找個時間再來訓練爬石階?幾番思量,終究還是選了個較輕鬆的行程--天母水管路古道。

記得上回來走這段行程,已是將近三年前的事了。而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爬完那一千三百多階的階梯之後所得的獎賞--一條平坦、陰涼沿著山腰闢建而沿途林木蔽日的環山步道。

網路上有人這麼形容:

造訪過水管路步道的人,多半都會愛上這段路。沿途林木蔽日,夏日走在如履平地的山路上倍覺舒適涼爽;冬季只聽見北風在溪谷中呼嘯,但不覺有刺骨寒風。這裡的路面平整,很適合駐足觀景。漫步林間小徑,視野由眺望天母、北投轉換至山林溪谷,山間梯田與裊裊煙霧構成如詩如畫的動人美景。

是的,其實我也必須承認,之所以會想再來造訪天母古道,這條平坦涼爽的步道絕對是吸引我前來的最大因素。


上圖來源:台北市親山步道主題網

上回的旅遊手札:天母水管路步道輕鬆行

16日一早,我便出門搭乘838公車前往關渡捷運站,再轉往石牌搭乘601公車直至終點站--天母圓環。不過這回838公車等了約半小時才來,所以等我抵達天母派出所時已是0930。不過沒關係,因為從山下爬到山仔后的文化大學,大概兩個小時即可走完,何妨閒適的安步當車,輕鬆的完成這個行程。

順著天母派出所旁的馬路往上走,馬上就可抵達天母古道位於停車廣場旁的入口。


兩年多沒來,發現天母古道入口的門面已經整修過了,這是現在的入口。




這是過去入口的門面。


天母古道入口的二度分帶座標資訊碑。


水管路古道的歷史。


走吧!!邁開步伐準備爬階梯了。


持續爬階梯


每回走到這兒看到那瓦斯筒,就打從心底同情那位送瓦斯的工人,這兒應該有近10層樓的高度吧。


逐漸離開住宅區,步道兩側都是樹蔭,清涼無比,不過石階也是綿延不斷向上延伸。






距文大尚有2.2K,繼續加油吧!!


天母古道路線圖。


如此綠意盎然清爽宜人的步道,適合閒庭信步般的逐級而上。




順著步道架設的黑色大水管,仔細聆聽真的可以聽到淙淙的流水聲。




落英灑落一地的繽紛。


石階,青苔,落英,殘葉交織成不甚協調的畫面。


繼續拾級而上,距文大僅剩1.8K。


看到這個涼亭便代表階梯部分已將近終點。


這是市定古蹟的解說牌。


看到這個路標,便要向左轉往打印台方向。


這個簡單的示意圖也很清楚的告知了方向。


這個洗手台的水甚為清涼。


左轉之後有數階矮矮的階梯。


然後便接上這條清爽宜人的泥土步道。


看這滿眼的碧綠,行走其間真的有無盡的清涼。


距文大尚有1.4K,沒關係,可以慢慢走。


這個警示牌一直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過少了樣東西,市政府也沒來補上


比較一下,這是原來的警示牌。


這是台灣獼猴的簡介,也教您碰到獼猴的處置方式。


路旁的植物。




這裡是步道的最狹窄處,轉個彎視界便寬廣許多。


從步道左側的林木扶疏處,可以清楚窺見遠山與梯田。


步道右側已變為石壁,而路上的遊客輕鬆的來來往往,同我一般瑀瑀獨行者亦所在多有。


這是親山步道的打印台。


過了打印台是快較寬的小台地,有簡單的椅子與涼亭可供暫歇。


過了涼亭沒多遠,看到路旁有一群遊客正拿著相機猛拍,細看之下原來是在拍台灣獼猴,我也連忙加入拍照的行列。


這是步道另一側所拍到的台灣獼猴。


這張佈告值得人們深思。


這是步道終點另一塊小台地的木椅,有不少登山客在此休憩,或做伸展操或搖呼拉圈,也有人閒坐聊天。我則卸下登山背包與裝備,喝口水準備打香功。我的Asimo也已陪我來第二次了。


這是上回來的照片。


順著指示牌右轉往文大方向,還是有一小段階梯要爬。




階梯的終點階上愛富三街,左下方的凸起物便是登山口的二度分帶座標資訊。


愛富三街登山口的二度分帶座標資訊碑正面。


此處路旁的指示牌


遠觀紗帽山


由愛富三街出來,再回頭拍下山方向的畫面。


過了天主堂左轉,很快就可接到仰德大道,熟悉的城堡商標出現在眼前。打算在此等候260公車下山,然後在劍潭捷站轉搭616公車回泰山。


總的來說,天母古道走起來輕鬆又涼爽,就算在炎炎夏日裡也不覺得奧熱,的確值得一遊再遊。不過嚴格說來,因為不走來回,所以只能算完成一半的路程。也許今年夏天,再帶著我家小少爺走一趟來回,重享一次輕鬆的親子遊。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ector&aid=405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