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9/21 12:58:35瀏覽2403|回應0|推薦0 | |
有網友問這個會不會成為我國邁入5G通訊關鍵零組件製造的契機? AESA是主動式雷達,會發射射頻電波,也會收聽射頻回波,但工作原理並不以發射的射頻電波做為承載資訊的載波之用。 當然,也沒有人說不可以用雷達電波來做通訊載波啦。也就是說,由一個雷達發射電波,給另一個雷達的接收天線,在載波上編碼混入需要傳遞的資訊,而在接收端再解碼還原,就能傳遞資訊,反之亦然。 所以,在5G通訊標準中,高於6GHz的通訊頻段,尤其是30-300GHz的毫米波通訊,用的就是類似雷達的毫米波通訊設備,以前都是軍用雷達設備廠商在使用。而民間通訊業者,對於使用5G中低於6GHz的頻段做通訊比較在行,尤其其中的600M-3200M頻段,早就使用在現有的2G/3G/4G通訊,是Si晶片就能應付,民間通訊廠商已經駕輕就熟,因此提升現有設備去使用5G中的5-6GHz新通訊頻段,我們會在這一兩年就會看到成熟產品,至於30-300GHz的毫米波通訊,說真的,都沒做過,所用晶片都是要用GaAs材料製作,所以還早得很哩。 你可以看到,「而且展示的X-Band256單元相控陣列雷達,交大研發團隊自行設計,包括了天線設計、射頻、類比、混訊及數位晶片設計、高階印刷電路板、數位訊號處理以及熱流與熱傳處理。因此展示的相控陣列雷達雷達是一個完整的雷達硬體與軟體,天線、射頻前端電路、CMOS 收發模組、相位同步電路、 雷達信號處理器、雷達資料處理器、資料介面(乙太網 /USB 3.0)、電源供應、散熱、 機構總成的AESA雷達,而且所使用的技術完全採用國內製造。」 不做通訊的雷達,都那麼複雜,還需要抗干擾與考慮散熱與體積等問題了,拿它來做通訊,會更難。國內廠商都沒有實際產品研發與應用經驗,也沒有產業鏈與供應鏈來支援,而且別人早就領跑多年,國內廠商要研發,還要製造,還要升級現有設備,還要追上別人的腳步,更要避開專利壁壘與取得關鍵零組件的充沛供應,我說實在很難。 看人挑擔不吃力,不論高通、易利信、諾基亞、阿爾卡特、博通、三星、新力,甚至華為與中興,都在這4G LTE與5G通訊上耕耘多年,每一個公司的研發團隊,都聘請了成千上萬計的電機/電子/通訊/機械博碩士與博士後之高端技術人才,各種昂貴實驗室與測試設備更是砸錢一直買,更有既有客戶與供應鏈可以練兵,因此,國內廠商要追上他們,真的很難。 漏掉這個新聞真可惜。 「據指出,中科院代號「迅達計劃」研製海基型相列雷達,研發進度卻嚴重的落後,其主因是中科院自行設計且使用中的相列雷達,都是源自天弓飛彈的長白雷達延伸,雷達架構外購自美國奇異航太公司收購的RCA技術,近年雖自行開發且更新部分子模組,但雷達架構與使用的關鍵零組件已落後,且依然仰賴美國廠商,直接限制雷達效能與尺寸之縮裝。 據了解,海軍對於海基型相列雷達的規格,偵測距離要超過300公里,目前中科院的相列雷達要達到此效能,在資料處理器與信號處理器兩大部分的體積與重量過大過重是不爭事實,而且整套雷達重量超過600公斤,因此中科院規劃以資料處理器與信號處理器分離兩個位置,分散空間與重量,但卻發現訊號波從高頻轉低頻輸送的過程,出現了「失真」的現象,因此以分散方式是行不通;另外將信號處理器的縮裝也因訊號的不穩定,一直無法突破技術關卡。 知情人士指出,就因為中科院規劃的海基型相列雷達,過大過重若要安裝在4500噸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上,首先要將噸位加大才能將過大過重問題解決,並解決巡防艦平衡的問題,但必須修改到5800噸位以上,但這又涉及另一型戰艦結構設計,海軍並不贊成。」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