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8/07/06 10:15:32瀏覽1657|回應0|推薦1 | |
將多餘風能電解水,產生氫儲存起來,本來就是個儲存電能的可行方案。只是氫是自然界最小的原子,很難拘束它的活動,就讓氫的儲運,成為一個難解的問題。 而將富氫水蒸汽,加入高濃度二氧化碳,將其轉換為甲醇儲存起來,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可以解決氫的儲運問題,所以是個可行的方案。 ----- #以甲醇削峰填谷為剩風儲能方案 風場大多位於偏遠地區,而建設輸配電網路至需電地區耗資巨大,所以與其棄風電不用,將多餘的風電用來電解水製氫,是儲存多餘電力的一種方式,這本來就是一個成熟科技,而且十分可行。但是製成氫氣後,無論氫的儲存或運輸,都面臨極大的困難,在偏遠地區建設化工產業,更是天方夜譚。 所以,這個利用中國西北地區,煤化工產業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CO2),與風電電解水產生的氫(H2),再加工製成液體化工原料,甲醇(CH4O),是個好主意,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又能存儲多餘風電,這是因為甲醇(工業酒精)儲運都比氫氣安全方便,用途也多。更不需要在偏遠地區建設昂貴的極高電壓輸配電線路。 但是,本來二氧化碳與高溫高壓富氫水蒸汽(例如天然氣井或油井的廢棄物/副產品,通常是被點火燒掉的富氫水氣)經過觸媒反應就可以產生甲醇,只是需要耗費能源加溫加壓產生反應。而且,這個二氧化碳加氫製造甲醇製程的成本比用天然氣(主要是甲烷)合成甲醇貴,所以這是個哪個甲醇製程比較有經濟效益的問題。 不過,利用工廠廢棄物CO2與多餘風電來製造甲醇,若不考慮儲運成本,可能可以與天然氣製成的甲醇一拼的。只是這個製程除了冰島的示範工廠外,並沒有其他地方有運轉數據,所以我們現在也只能看看而已。 當然還有用熱水發酵生質廢料法來製造甲醇,不過成本會更貴,更不符經濟效益。 ----- 另外,將多餘風能轉換為甲烷(CH4;天然氣/沼氣的主要成分)儲存起來,也是個可行的方案。 #以甲烷削峰填谷為剩風儲能方案 --- 還有,我們當然可以再耗費能源(電),把二氧化碳/氫氣/氧氣,加上觸媒,不是製成甲烷/甲醇,而是更進一步,製成汽油。 只是這個能源耗費巨大呀!如果有多餘電力,又有充電電池車,那麼直接拿電來充電使用,最直接,也可以減少進行這些能源形式轉換所產生的耗損。 「Carbon Engineering位於闊米堪(Squamish)的試驗工廠,成功將二氧化碳與自水電解得到的氫氣反應,生產出石油燃料。雖製程中會消耗大量的電力,但其試驗工廠的電力均來自再生能源。因此,此石油燃料等同於「零碳排」或「碳中和」,不會排放出額外的二氧化碳。」 #以汽油削峰填谷為剩風儲能方案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