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
因睡眠姿勢不良或外感風寒侵襲,晨起後引起頸部酸痛,活動不利,此症狀稱為落枕。
落枕也稱失枕,因病起於睡眠之後,與睡枕有密切關係故名發病特點是睡前正常,睡醒後頸部突然發生疼痛,保護性頸僵直活動受限或活動後疼痛加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多見於青壯年,男多於女,冬春兩季發病較高。
【病因病理】
(一)西醫病因病理
由於睡眠時姿勢不正或枕頭高低不適,頭頸長時間處於過度扭轉位置,使頸部的肌肉發生靜力性損傷,引起局部疼痛,活動受限。本症常產生保護性肌痙攣,將頸椎固定在某一特殊位置檢查時可有劇痛,甚至放射痛,故認為原發於關節扭傷的機會多。
(二)中醫病因病機
1.頸椎關節結構較平坦、關節囊鬆弛,活動度大,故穩定性差,如果睡眠時枕頭高低不合適,沒有支托住頭頸部或睡姿不良,在肌肉完全放鬆的情況下,頭頸部因長期屈曲或過度伸展而關節受損錯亂,受損的變化可能使關節囊及滑膜充血、水腫、其增厚的滑膜可嵌入關節,次日醒來即覺疼痛。
2.睡眠時感受風寒,使頸背部氣血凝滯,經絡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動作不利。另外,患者已有輕微的頸椎退變,活動度減少,經不良姿勢睡眠後或頸部活動突然超過正常範圍時,也可發病。
【辨証診斷】
往往是睡醒後突然起病,也可在一個突然的急速動作後發病。主要表現為頸部疼痛,并出現一側肩臂部疼痛。頭部被迫採取強制體位,呈僵直狀態,活動受限,頭頸不敢向後旋轉,向後看時,必須整個軀幹向後旋轉。頸長肌損傷時,可出現交感神經刺激症狀,如頭暈、耳鳴、惡心、視力模糊等。可見受損肌肉痙攣,局部壓痛,椎旁或風池穴可有壓痛點,頭頸轉向健側不受限制,但可牽拉受損肌肉加重疼痛。X光照片檢查可排除頸椎骨質病變。
(三)鑒別診斷
1.炎症波及引起的頭部肌肉痙攣:如淋巴結炎、扁桃體炎、腮腺炎等,這些疾病在引起頸部肌肉痙攣和疼痛的同時,局部與全身均有炎症反應。
2.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常伴頸神經根受壓的症狀,上肢串麻,頸部活動或咳嗽時疼痛加重,并多向患側上肢串痛。X光片有明顯的改變。
3.斜頸:頭頸歪斜、面部畸形。
4.頸椎後關節紊亂症:棘突上或棘突一側韌帶肥厚,壓痛明顯可出現棘突偏歪,并局限在一、二個棘突上。X光片有的可見到後關節兩側不對稱關節間隙模糊。
【治療】
治則:疏風通絡,解痙止痛。
取穴:風池、大椎、風府、肩井、肺俞、肩骨禺、天宗、缺盆、太陽、百會。
手法:拿法、捏法、搓法、點法、滾法、搖法、扳法、揉法、拔絡法。
操作:
(1)點穴法:用拇指指腹按壓壓痛點及其鄰近穴位如肩中俞、肩井、肺俞、曲池。
(2)拿捏法:用雙手拿捏頸肩肌肉,向上提起後迅速鬆開,起到彈撥作用使氣血通暢,肌肉鬆弛。
(3)搓頸法:用雙手掌或雙手虎口對置患者頸部兩側,從枕後輕輕對搓至兩肩。
(4)理筋法:按摩頸肩部肌肉,用拇指推順項韌帶及棘上韌帶,順肌肉起止方向,平穩推壓。
(5)旋轉法:術者一手扶住患者後頭部,另一手托住下頷部,左右緩緩搖擺,然後乘其不備,驟然將頭部向右側旋轉,動作較為迅速,用力要適度不可過猛,以聽見關節響聲為度。如患者無明顯不適,可再作一次向左側旋轉,如有關節彈響聲,可增加患者舒適感。
(6)牽引法:患者坐低凳上,術者一手托住患者下頜,一手托住患者枕部,兩手同時用力向上提。如患者頸部緊張,則有提不動的感覺,此時應囑患者意念放鬆頸部肌肉,然後緩慢向上拔伸提拉,此種牽引拔伸手法有理順筋絡、活動關節的作用,1次牽引約1-2分鐘,可將頭部緩緩向左右、前後擺動并旋轉2-3次。
(注意事項)
1.「注意睡眠姿勢,不使用過高、過硬枕頭」。
2.加強頸部肌肉緞練,運動前應做好准備各活動。
3.民間在治療落枕時用強力猛扳脖子的手法一定要注意,如果遇到先天性頸椎畸形時,用力過猛有使頸椎脫臼,引起當場致命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