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27 00:35:13瀏覽468|回應0|推薦1 | |
這真是一篇一針見骨的,建設性的國際局勢,同時也是內政發展的方向指導~中華民國政府應集中焦點,壯大自己的能力,自然也取得了對話的籌碼! 分出輕重緩急,運用現有的資源,使內政井然有序! 民主不只是和平選舉和政權轉移而已! 如果民主只是想區別於專制,卻無法使大環境營造出適合人民生活的地方,那麼專制有效率而愛民的君主制度,也未必輸給無效能不清廉的民主制度! 國人應認清國際局勢~同時也認清自己的位置和手中僅有的稀有資源, 我們才懂得謹慎使用,珍惜所有,創造所有參與者的福祉~不分彼此! 世界一家... 林毅夫在一李四端之訪談中也明白指出: 大的經濟體(如大陸消費經濟市場和東協等經濟互惠國際組織) 和小的經濟體(如孤立的中華民國)之整合利益比較分析: 1) 整合成功: 大的經濟體和小的經濟體之整合利益: 小的經濟體獲益多於大者~選擇多=協商或或斡旋籌碼豐沛 2) 整合失敗或不整合: 小的經濟體損失大於大者~無太多選擇=協商或或斡旋籌碼少 個人同家庭,國家一般: 如一個小孩,要讓他
一個國家也得將自己的內政治理好~有屬於自己特色的人文資源發展! 有Creditibility, 不用自己聲嘶力竭地宣傳,也自然閃閃發光,而成為國際的目光注目之焦點之一! 何必內政亂糟糟, 還抱怨遭國際排擠呢! 自己能在時空條件下,好好發展, 因緣聚足時,該有何待遇,自然會顯現出來,自是大吉大利! 若操之太急, 反而是凶, 不可不知!來得早, 不如來得巧,來得是時候! 不能成為這世界的絆腳石或亂源! 時時作SWOT分析,自己才不會因自卑而自大過了頭~不知天多高而失敬,或不知地多厚而失愛! 國家如此,個人何嘗不是如此...
【陳鳳英/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2008.05.22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0,4442,content+110601+112008052200601,00.html 即將就任世銀高級副行長和首席經濟學家的台籍中國全國人大代表林毅夫,在最新一期《天下》雜誌中指出,台灣唯一的空間來自於經濟的領先,經濟輸了,其他也免談,如果兩岸的問題按照經濟原理來辦理,兩岸都會得益。 至於兩岸經貿未來的發展模式,林毅夫表示,不論是大陸希望的中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模式,或是台灣希望的共同市場模式,實質都是按照經濟原則,充分利用雙方優勢,互利雙贏,朝向市場更加緊密的方式結合,但過程中的溝通協調需要高度的智慧。 五月底將赴世銀任職的林毅夫,日前接受《天下》專訪,暢談兩岸與全球經貿情勢。面對國際油價頻創新高,林毅夫認為,現在能源價格走高因素,還包括美元幣值走低的原因,如果以真實價格計價,還要減少30%的上漲價格,長期來看能源價格不會照現在速度走高。 新政府520走馬上任後,來自台灣的林毅夫,隔海提供建言。林毅夫直言,台灣經濟發展到現階段是「不上不下」,不下的意思是以一個中等發展的經濟體、平均每人GDP是1萬5千美元,已經不低,但和美國每人GDP4萬6千美元比較,台灣僅是美國30%,還有段路要趕。 台灣人均所得過去一直高於韓國20-30%,如今卻在韓國之後。林毅夫認為,韓國積極利用大陸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機會,如韓國三星積極進軍中國,甚至要把總部搬來中國,成長非常快速,但是台灣卻原地踏步。 檢視亞洲國家的發展模式,林毅夫指出,台灣發展的經驗和道路其實和新加坡很接近,新加坡可以花18年的時間趕上美國,台灣沒有理由做不到。 他認為,如果按照副總統蕭萬長過去所提兩岸共同市場的構想,兩岸貿易、資金、人才能夠充分流動,台灣應該有這個成長的機會,在20年之內人均收入達到美國的水平。 但台灣從1999年開始,人均GDP一路從是美國42%的水平一直下滑到現在的30%。 林毅夫強調,未來台灣產業要往高附加價值升級,並提高服務業比重,從這個角度來看,大陸給台灣經濟發展創造一個很好的機運,台灣要轉移出去的產業到大陸來,一再證明是創造第二春。 「現在全球最大的市場空間在大陸,全世界都看大陸,如果自外於大陸,有哪一塊市場比大陸有更大的空間?這一點台灣自己要很清楚」,林毅夫直言,台灣唯一的空間來自於經濟的領先,台灣不論要爭取什麼,先爭經濟,經濟爭到了,相對好談,經濟輸了,其他免談,經濟對台灣來說是保命的,也是最根本的。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