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把穴位形容隨身攜帶的藥囊,署立苗栗醫院中醫科主任康鍾禧有一套穴道按摩DIY,教民眾養生,也減少身體不適症狀。
康鍾禧說,現代人疼痛多,愈來愈多人把穴位按摩當作養生、健康之道,可以「隨身」帶著走。
康鍾禧說,中醫界流傳甚久的「十總穴」歌,有助記憶,「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內關心胸胃、肚腹三里留、脅肋尋支溝、腰背委中求、婦科三陰交、安胎公孫求、外傷陽陵泉、阿是不可缺」,身體不適可利用穴位按摩約2到3分鐘,直到有痠痠的感覺,減輕不適感。
合谷穴對應感冒、頭痛、咽痛、牙痛、顏面神經麻痺;內關穴對應心絞痛、心律不整、胃炎、胃痙攣、失眠、血管性頭痛;支溝穴對應肋間神經痛;列缺穴對應感冒、偏正頭痛、面神經麻痺、三叉神經痛、頸椎病。
足三里穴對應胃痙攣,胃、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委中穴對應坐骨神經痛、腰背痛、腓腸肌痙攣;陽陵泉穴對應運動傷害病症,例如膝關節炎及周圍軟組織疾病,踝扭傷、五十肩、落枕、腰扭傷。
三陰交穴對應婦科疾病,例如月經失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更年期綜合症;公孫穴對應月經不調、安胎;阿是穴又稱為天應穴,沒有特定的名稱,也沒有固定的位置,只是把痛點或有反應的點做為穴位,對應經筋、肌肉疾患或局部氣血失調而發生的疼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