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讓你的心血管保持年輕活力!(下)
2013/02/03 05:05:56瀏覽140|回應0|推薦1

讓你的心血管保持年輕活力!(下)

四大危險因子 影響心血管
既然心血管疾病對人體的危害如此巨大,一些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有幾項危險因子,是您不得不謹慎注意的:

危險一、高血壓
高血壓會把血管變粗糙,使膽固醇容易沉積在血管壁,造成血管阻塞。高血壓患者除了有些會感到頭痛、頭暈失眠、呼吸短促、頸部酸痛外,其他大都不會有症狀。但是長期高血壓會使血管承受過大壓力而破裂出血,造成出血性中風而危及生命。

單獨一次量的血壓過高,並不能表示就有高血壓,除非血壓值非常高,否則必須要在不同時間、測得二次以上,血壓都有升高的情形,才能判定為高血壓。

危險二、高血脂
高血脂所指的就是血脂肪比例偏高,根據調查發現,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患者中,六成以上都有高血脂的現象。高血脂的判斷依據,可以從血中的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值超過200mg/dl,或者低密度膽固醇大於130mg/dl者。

高血脂患者
總膽固醇(TC) 200mg/dl 以上
三酸甘油脂(TG) 200mg/dl 以上
低密度膽固醇(LDL) 130mg/dl 以上
高密度膽固醇(HDL) 40mg/dl 以下

危險三、糖尿病
糖尿病不會直接造成心血管疾病,但是因為糖尿病容易使鹽分滯留體內,造成血管張力增加、血壓上升。許多糖尿病患者被診斷出來時,更併有高血壓、高血脂症,更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危險四、肥胖
美國曾經有一項研究指出,健康的人不分男女,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比例會隨BMI值的增加而成長;其中BMI>32kg/m2的中廣型肥胖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更高,可見得肥胖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

BMI計算方式
BMI=體重/身高(kg/m²)
20 kg/m² 以下過瘦 
20-25 kg/m²正常 
25-28 kg/m²過重 
32 kg/m² 以上罹患心血管疾病危險群

預防與檢查
由於心血管疾病在發病前幾乎都沒有徵兆,因此預防工作一定要做好,才能讓心血管保持健康。提醒大家必須在生活中第一就是注意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食糧,少吃肥肉及油脂;第二是規律的運動,遵守3332的運動原則(每週運動3次、每次30分鐘、每次心跳130次/分以上),便可降低心血管罹病機率。

第三便是要定期做好健康檢查,尤其是具有危險因子的族群,更不能忽略健康檢查。由於影響心血管疾病的因素多,因此篩檢心血管疾病的項目也較多,瞭解每一項檢查的目的,有助於你進行健康檢查時不置於遺漏:
1、血壓脈搏測量:檢測收縮壓與舒張壓是否在正常範圍。
2、體脂肪檢查:體脂肪、BMI指數等來判定肥胖度,以評估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
3、尿液常規檢查:檢測是否有糖尿病、腎病變。
4、心電圖檢查:檢查是否有心律不整或心搏過速/過緩,以及心肌是否缺氧等症狀。
5、胸部X光:看出心臟大小、形狀、位置以及主動脈形狀是否有異常。
6、心血管危險因子篩檢:檢驗血液中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比值,作為心血管罹病機率的評估依據。
7、類半胱氨酸檢查:測量血中類半胱氨酸的濃度,濃度過高會促進血液凝集,形成血栓阻塞血管。
8、C反應蛋白檢查:C反應蛋白可以預測心臟破裂的機率,以及未來心臟的功能恢復的能力。
9、心臟功能檢查:檢查乳酸脫氫酶指數,指數越高會增加罹患心肌梗塞的機率。
10、心臟超音波:預防心臟病。
11、頸動脈超音波:檢查頸動脈是否狹窄,以預防腦中風與心血管病變。
12、血液常規檢查:高敏感性反應蛋白HSCPP,可看出細小血管發炎指數,指數越高代表危險性越高。
13、血糖檢查:測量飯前與飯後血糖值,作為檢測糖尿病的依據。
14、運動心電圖:觀看血液中是否有缺氧的情形。
15、隨醫學科技的進步,目前還有電腦斷層掃描、核子醫學掃描等高科技的篩檢工具,但由於費用昂貴,最為一般篩檢工作較不推薦。

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
‧男性≧45歲,女性≧55歲
‧吸煙
‧酗酒
‧缺乏運動
‧肥胖
‧高血壓
‧糖尿病
‧心律不整
‧高血脂
‧有家族病史 

ps2遊戲片100元
新超級瑪俐歐兄弟 wii
ps2最新遊戲介紹
wii168
小一國語題庫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60hd606v0x2v&aid=727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