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水土保持~~(轉錄)
2009/06/06 08:09:24瀏覽1134|回應0|推薦0

水土保持定義


美國水土保持之父,首任農部水土保持局長貝仁德博士(Dr. H. H. Bennett)謂:

"現代的水土保持是以合理的土地利用為基礎,

一方面使用土地,一方面給予土地以其所需要的適當處理,

籍保持其生產至永續不衰"。

美國前水土保持局長薩脫爾博士(Dr. Robert M. Salter)的定義為:

"水土保持是合理的土地利用,保護土地使不發生任何形態的土壤劣化現象,

重建或恢復已沖蝕了的土壤,改進草原,林地及野生動物棲地,

保蓄土壤中的水濕供作物利用,適當的農業灌溉、排水及防洪,增進產量與收益。

水土保持方法可分為:

(一).水土保持農藝方法
水土保持農藝方法也就是坡地耕作方法,功用在加強土壤抗蝕條件,增加水分滲入土壤,為作物蓄水。實施上大多僅是將必須的作業在方式上作一調整,多不需增加勞力或費用,除蓄水保土、保肥外,且每有增產、省工等多方面的效益。

1等高耕作:耕犁、作畦、栽培,改按等高方向實施,可以截留雨水、減低逕流流速,為作物蓄水,水土流失就能大量減少,耕作也省時省力,是坡地耕作最基本的重要方法。



2.密植:鳳梨、茶、以及若干果樹,增加單位面積的種植株數,也就增加了覆蓋率,沖蝕即可降低。



3.橫條間栽:是將較易沖蝕的行栽作物,和密生的護土作物,相間行寬帶狀的栽培方式,行栽作物被移動的土壤,可截淤到密生作物帶上,是大面積緩坡農場需生產草類時才採用,是美國的主要方法之一,並不適用於臺灣。



4.輪作:保土輪作制度,是按當地降雨的分布而設計,主要在使雨季有較好的地面覆蓋,抑制沖蝕。



5.間作:在主作物行間選擇適當的作物間作,也是調節地面覆蓋的方法,一般並可增加收益。

(二).水土保持植生方法
利用植生覆蓋地面、減少土地暴露、保護土壤、儲蓄水分、涵養水源,以達到水土保持目的之方法,稱為水土保持植生方法。植生方法較偏重於非耕地之處理,此異於農藝方法。



1.草帶法:在坡面上帶狀種植強莖密生草類,使移動的土壤截於帶上。



2.噴植法:種子混合肥料、粘著劑、加水充分攪拌後,利用強力壓縮機,噴植於坡面的方法。



3.植生帶法:以纖維、稻草、棉織等材料粘附草種及肥料舖植於坡面,以保護邊坡之方法。



4.植草苗法:種植草苗覆蓋邊坡之方法。



5.打樁編柵法:使用萌芽或不萌芽之竹、木樁或其他材料製造之樁,依適當距離打入土中,並以竹片或其他材料編柵之方法。

(三).水土保持工程方法
利用不同工程構造物達到水土保持目的者。



1.平台階段:我國原稱梯田,是在坡面上沿等高方向所築成的帶狀階段,將坡面變成階梯狀平地。用作水田外,世界各地多用在陡坡地耕作。



2.寬壟階段:橫跨坡面、每隔適當距離所培築的寬底土埂和淺溝。當農藝方法在坡面上實施,逕流匯積將要造成沖蝕時,階段就可將逕流截阻而安全排除,也是緩坡大農場的重要方法,為美國所普遍應用,臺灣的適用範圍有限。



3.山邊溝:和寬壟階段的效用相同,可適用較陡坡度及小田區,是本省重要的基本方法。



4.防砂壩:為攔蓄河道泥砂輸送、穩定河床及兩岸崩塌、防止侵蝕所構築5公尺以上之橫向構造物(5公尺以下謂潛壩)。



5.石牆法:在多石的土地上,因耕作需要清除的石塊,砌在平台階段的位置上,也可由土的淤高而形成平台階段。



6.截洩溝:沿近似等高方向、橫跨在被保護的土地或保護物的上方,用來攔截逕流,導至安全處排除的溝渠。



7.排水溝:是排除逕流的溝渠,坡地上流速大,必須植草、磚石等砌襯作保護,或用預先鑄造的混凝土製品裝設。



8.跌水:溝渠坡度陡,水流流速過速,就會發生溝底沖蝕,在適當地點建造垂直落差,此種構造物稱跌水,可以減緩流速,安定渠道。

     ~~(轉錄)~~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61114389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1470&aid=3016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