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的管教)(轉載)
2009/11/20 09:11:08瀏覽349|回應0|推薦1
不打也不罵,6招教出自律小孩            作者/陳念怡



工具一:「壞掉的唱片」

當孩子違反規矩,開始討價還價甚至轉移話題,父母可使用「壞掉的唱片」這一招,避開冗長失焦的爭辯。

方法是,重複幾遍孩子應該做的事,例如「現在把玩具收好」,暫時不理會他的抗議,讓孩子知道你是認真的。 

對於明確而清楚的決定,通常孩子會照辦。

但記得事後主動提供孩子討論的機會,讓他充分表達想說的話。



工具二:集點獎勵計畫

習慣的養成來自於練習。

「集點數換獎賞」是強化孩子正面行為的遊戲。 

先設計一張點數表,貼在家中顯眼處,將獎勵目標放在孩子比較容易集到點數的項目,每日持續追蹤、每週定期將累積的點數兌換成獎賞。獎賞不一定要用物質的東西,有時心理的滿足反而更容易成為激勵孩子的動力。 

此外,獎勵制度並非一成不變,可以依據孩子的年齡和成熟度稍做調整。



工具三:積極的暫停

傳統的關禁閉,懲罰意味濃厚。

積極的暫停強調每個人都需要冷靜時間,包括父母自己。

先和善的告訴孩子,需要冷靜下來時,可以坐在特定的安靜角落或「安靜椅」上 , 直到能做出尊重他人的行為。 

這不是懲罰,而是一種邏輯後果,可中斷孩子攻擊或破壞行為,但無法鼓勵孩子做不喜歡的事。

重點是,每次只能鎖定一、兩種屢次發生的問題行為。

孩子一違反規矩,就要立刻使用。 

暫停時間和年齡相關,以一歲一分鐘為原則,執行時,需要鬧鐘或廚房計時器。



工具四:小布偶的建議

解決小小孩的行為問題時,小道具是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相較於無聊的「衝突對話」,孩子比較願意跟布偶透露自己的心事(即使布偶配上父母的聲音)。 

讓小布偶問問孩子:「到底怎麼了?」「為了什麼事生氣?」「下次怎麼做比較好?」小布偶當然也要樂意回答孩子的問題。



工具五:故事中的熟悉身影

與其反覆說教,不如提供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父母可自行改編童話,將現實情形反映在故事裡。

孩子會從似曾相識的情節中辨認出自己的身影,再藉由討論,幫故事中的主角找到解決之道。



工具六:老祖母的激勵法

運用「老祖母」的原則,可幫助孩子完成不喜歡的事。

問問孩子想做什麼:「你想不想馬上出去玩?」「想不想看卡通?」如果你猜對了,就只需補上一句:「你知道規矩是什麼。做完功課後,就可以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 

若有一件期待的事等著孩子,他通常會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喜歡的事。

完成工作後的獎賞,可提升孩子的行為動機,但前後順序不可顛倒。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第6期〈愛的管教〉)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1470&aid=3514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