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評論陳長文教授的〈天堂不撤守-正面意見消音 改革阻力重重〉
2012/05/23 19:01:07瀏覽115|回應0|推薦0

●評論陳長文教授的〈天堂不撤守-正面意見消音 改革阻力重重〉

天堂不撤守-正面意見消音 改革阻力重重
2012-05-21 00:55 中國時報 【陳長文】

中時日昨社論〈嗆馬抗爭 請提「單純反對」外的具體見解〉是近來媒體少見的中
性評論。筆者的感觸是,對於政府推行的政策,輿論有放大反對聲浪的傾向,而
讓正面意見消音的現象,這樣討論模式若不調整,台灣很難推動關鍵性的改革。

     在總統大選的階段,各政黨都以「勞工代言人」自居,為負擔大部分稅收
的薪資所得者抱屈,勞工團體也批評資本利得「不勞而獲」是不公義的;可是在
馬政府提出證所稅草案之後,我們所看到的新聞,又多是「券商可能會倒閉」、
「資金即將外逃」等等,原本對正義的呼喊萎縮得不成比例了。

     不久前,環保團體對「能源價格合理化」的呼聲震天價響,學者對於政府
債務憂心忡忡,可是一旦宣布要調漲油電價格,這些版面也漸漸被「政府不顧民
間疾苦」取代。筆者不解,難道讓能源的價格繼續低於成本,之前的顧慮都不存
在了嗎?

     更不用說,每當看到競爭對手又談成了自由貿易協定,就不得不為台商的
劣勢著急;台灣人民都知道,在全球化競爭中,我們已經落後了。可是在美國肉
品的議題上,輿論無限上綱食品安全的標準,而台灣貿易競爭的壓力卻很少人再
提起。

     上述種種,讓台灣陷入「正面消音」與「少數癱瘓多數」的困境。這不是
那一個政策的問題,而是媒體的傾向就是如此。

     而反對聲音被放大到一個程度之後,就是「沉默螺旋」效應的出現──當
媒體的意見洪流已然成形時,任何與之相反的聲音都會被淹沒。

     事實性的陳述,只是因為和「聲音較大的一方」意見不同就遍體鱗傷,這
種公共議題討論的偏斜,造成的結果是只要是複雜的議題,政府怎麼做都會被罵
,做多數人反對的事那不用說了,做少數人反對的事也是阻力重重。

     既然阻力會被放大,執政者如果只考量自己的政治利益,他的選擇就是做
「阻力小」的事情,例如用納稅人的錢來補貼能源價格等;這些行為本質上是
「慷納稅人之慨」,總有老本用完的一天。

     希臘現在所面臨的財政透支困境,不就是前幾任執政者當「散財童子」所
留下的爛攤子嗎?而台灣的競爭對手韓國簽訂了韓美FTA,讓韓商享受關稅優
勢;我們羨慕韓國的成果,但有沒有人問問韓國付出的代價:市場的開放傷害了
本土農業,牛肉進口也引起抗爭。

     這些代價是台灣簽訂FTA也必然要面對的,可是如果媒體的氛圍不改,
筆者懷疑有那一個政府挺得過壓力。

     要變成希臘,還是追上南韓,關鍵在於,台灣有沒有成熟的資訊揭露與民
主論辯平台,讓正面的、負面的、贊成的、反對的意見,都能合比例的被揭露,
這樣才能讓公共政策的思維周延,讓人民做出正確的決定。如果輿論持續盡挑負
面攻詰的氛圍,而不能扮演民主思辯的平台,未來四年,馬英九的角色,將只剩
下「出氣筒」而已。

     為什麼韓國能和美國簽FTA?如果輿論仍然不改一面倒式的民粹式討論
,仍然不願面對「有取必定有予」的國際談判的ABC,不願承擔自由化所要付
出的代價(就像不願面對油電價格合理化),可以想見一個場景,只要台灣開啟
自由化談判,即便大多數的產業將獲得生機,但只要少數產業強烈反對,馬英九
繼續被罵到臭頭,而台灣的社會會因為得到一個「超大型出氣筒」而獲得集體救
贖嗎?不會!自由化將永遠是紙上空談,台灣所謂「邊緣化的危機」將成為進行
式而不是未來式。未來四年、十年,我們仍將原地踏步的自憐:「為什麼韓國能
,台灣不能?」

     昨天的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政府取消了慶祝與煙火施放,預算不到二○
○四年的十分之一,值得肯定,結果在二禮拜前,卻看到媒體以「做得這麼爛,
有什麼好慶祝的」評論,凡事無不可酸,連好事也不例外,幾乎成為所有公共討
論的模式!

     我們的公共討論模式應該改變,人民對政府應是「既要監督,也有鼓勵」
,並以「建設性的批評」代替情緒指控。當然,尚未理想的今天,馬總統仍須去
適應輿論,畢竟已選擇進廚房之後,就不能再喊燒了!(作者為法學教授/律師)

(引自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2052100347.html)
======================================================================

陳長文教授的這篇高論, 有待商榷耶!

在野者批評、監督執政者, 是天經地義的啊! 人民談論國家大事的長短, 是關心
政治啊!

執政者獲得人民的付託, 擁有最大的行政權力與資源, 應該拿出辦法造福人民;
執政者如果沒有辦法造福人民, 甚至於造成民怨, 在野者反對、嗆聲與抗爭,
是當然的行為啊! 輿論予以撻伐, 也在所難免!

輿論讚許的事情, 執政者就實行; 輿論怨惱的事情, 執政者就修改; 輿論是執政
者的鏡子啊! 如果執政者的政策確實能夠福國利民, 那麼, 縱使在野者反對、嗆
聲與抗爭, 甚且反面的輿論喧天, 執政者勉力實行, 還怕人民不會因為蒙受利益
而額手擁戴嗎?

馬英九先生力拼選舉, 當選了兩任總統. 馬先生會選舉, 更期望馬總統會造福人
民!

有心造福人民、力行肯幹的總統難遇啊!

[延伸閱讀]
●評論中國時報的社論〈嗆馬抗爭 請提「單純反對」外的具體見解〉
http://blog.udn.com/twudncnl100/6477803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wudncnl100&aid=648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