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起,
雲端運算 (Cloud Computing) 已成為資訊技術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不論是政府組織、學術研究單位或相關的科技產業,紛紛表達對雲端運算發展的高度重視,並積極進行相關的研究與推動。
依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對於雲端運算的定義,
雲端運算是一種模式,其依照需求能夠方便地存取網路上所提供的電腦資源,這些電腦資源 包括
1.網路、2.伺服器、3.儲存空間、4.應用程式、以及5.服務等可以快速地被供應,同時減少管理的工作,可降低成本並提昇效能。
市調機構IDC指出,2010年是雲端運算服務元年,預測在傳統軟體業者、
電信業者納入雲端運算後,自2010年起資訊服務市場將起重大變化,
IDC預估在2012年前雲端運算將有27%的高度年成長,且2012年時雲端運算項目占企業科技支出的比重,將從2008年的4%上升到10%,達到420億美元,成長幅度為非雲端運算項目支出的5倍之高;另一市調機構Gartner更將雲端運算列為IT產業未來十大趨勢之首,
可見得雲端運算火熱的程度。
雲端運算的部署模式可分為
1.公共雲端 (Public Cloud)、2.私有雲端 (Private Cloud)、3.社群雲端 (Community Cloud)、以及4.混合雲端 (Hybrid cloud) 這四種。在公共雲端部份,目前已經有一些服務提供者開始提供相關的服務,
例如亞馬遜、Google、微軟及IBM等。然而,對企業來說,並不是所有的
商業營運系統或服務都可以運用這些公共雲端服務 ,例如某些企業或服務對於
1.安全性、2.機密資料及3.賠償機制等有特殊考量,若是採用公共雲端將會有信任上的疑慮,因此紛紛開始嘗試透過虛擬化等機制,自行架構內部網路中的雲端運算平台,也就是私有雲端運算服務,以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內部雲端的建置,不但可提供更高的安全掌控性,同時內部IT資源不論在
1.管理、2.調度、3.擴展、4.分派、5.存取控制與6.成本支出上都更具精細度、彈性與效益,
因此Gartner分析,儘管公共雲端運算服務較符合經濟規模原則,但由於目前
公有雲端服務尚未成熟,故現階段私有雲端的需求將會持續增加。
此外,Gartner 的分析也顯示,企業若能適度投資私有雲端運算,
未來在逐漸採用公共雲端服務的過程中也將更加順利,故預測在2012年之前,
IT部門投資私有雲端運算相關金額將超過公共雲端運算。
目前,私有雲端運算的建置可以透過整合一些既有的技術或產品來達成,
像是虛擬化的技術、電腦資源的管理與監控、服務的可用性或容錯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