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核四存廢大辯論(中天新聞)視訊
2014/05/06 08:22:47瀏覽2216|回應11|推薦18

核四有沒有必要商轉?(1/9) (2/9) (3/9)

核四運轉是否真的安全?(4/9) (5/9) (6/9)

核四不商轉 如何穩定供電?(7/9) (8/9) (9/9)

中龍網友整理的逐字稿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aixiaolang&aid=13099302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德國衝綠能 黑森林遭殃
2014/07/16 12:43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2013.03.17 03:09 am

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德國總理梅克爾公布2022年非核家園的政策目標,引起舉世注目。然而,德國權威新聞周刊「明鏡」網站報導,梅克爾內閣全力拓展風力、太陽能和沼氣等再生能源之際,卻重創自然保育。為了保護環境反而傷害環境,此一矛盾讓綠能付出慘重的代價。

在赫斯省北部森林區的一個小丘,綠色組織的森林專家凱瑟從一個大樹墩站起說;「這裡原有一片參天的老櫸樹,現在只剩成堆的枝幹,不見巨大的樹幹。」

凱瑟形容眼前的景象,是一場「氣候政策的浩劫」,估計光是這片林地變成空地,即會釋出逾1000公噸的二氧化碳進入空氣。森林是降低溫室氣體濃度的重要一環,可將大量的二氧化碳困於林木間,尤其是高聳入雲的古木。不到兩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才將「德國的古老櫸樹森林」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之一。

這些老櫸樹都不是遭到私人砍伐,而是赫斯省國營森林公司動的手。近年來,木材變成絕佳的能源來源,既環保,又不會影響氣候。就目前而言,德國砍伐的林木逾半最後成為生質發電廠的燃料或是木質顆粒燃料加熱系統的材料。追求生質發電的結果是,木價高漲且獲利可觀。凱瑟說,暴利演變成殘害德國林業的暴力。

德國推動再生能源雖然有成,卻同時處在能源轉換的不安中。不僅森林遭到砍伐,草原與田地變成可生產能源的玉米田,同時有大片土地轉為工業使用,以興建太陽能廠、風電廠或是輸電線路。

德國的能源轉換計畫迄今仍是民意主流,再生能源的支持者不僅為政府部門的工作定調,也出任再生能源公司的顧問。但越來越多人開始對追求再生能源感到不安,憂心環境進一步遭到破壞。

許多再生能源廠開始入侵自然保護區,例如有些風車是豎立於自然保護區內,包括斯圖加特、艾斯林根、格平根地區的行政首長,都計畫批准在數個自然保護區架設風電場。

一些自然保育人士認為,政府的能源轉換是一項因噎廢食的政策。聯邦自然保育局再生能源部門主管凱瑟琳‧安默曼對再生能源的最新發展深感困惑。

安默曼指出,為提高生質氣體生產,玉米的單一栽培大幅增加,導致許多植物與動物的物種蒙受傷害。風電廠的風渦輪殺死許多鳥類與蝙蝠。她認為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時,不僅應符合經濟效益,還須竭盡所能對自然與環境友善。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15 12:19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12 23:19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12 23:16

熱斃了!聯合國特別顧問:用太陽能、電動車和核電救地球

人類再不解決氣候變遷問題,就要來不及了。科學家指出,如果氣溫比工業化前再升高攝氏兩度,地球將處於未知的危險境地,然而,如今我們正朝向本世紀會升高攝氏四度以上的危險之境邁進。採取行動的最後機會已經迫在眉睫。

這個機會將落在2015年12月的巴黎,屆時世界各國政府將在此召開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年會。只是這次年會將有所不同,各國政府必須信守承諾,同意採取明確行動,否則,未來當我們回首2015年,它將會是我們錯失機會改善氣候變遷的一年。

22年前訂減碳公約
碳排放反一路加速增長

1992年,全球政府通過《聯合國氣候變遷架構公約》,承諾透過降低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率,避免「危險的人為干預嚴重影響氣候」。儘管這項公約1994年生效,但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溫室氣體排放率,實際上一路增加。

1992年,全球開採煤礦、石油、天然氣,再加上生產水泥,總共燃燒排放226億噸的二氧化碳到大氣中。我們可取得的比較資料最近年份是2012年,總排放量為345億噸。

人類非但沒有控制住人為氣候變遷,反倒加速發生。這就是我們在這個時代所面臨最大的道德議題。全球使用石化燃料,嚴重威脅到窮人,他們是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所害的族群(儘管富人是元兇);另外,後代子孫也受到威脅,他們得繼承一個許多地方不再適合人居住、糧食供應問題大受衝擊的地球。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12 16:21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10 07:48

時論-外行充專家 反核演很大(唐慧琳、林基興、江仁台)

2011年福島核災以來,知名旅日作家2012年邀日本反核者小出裕章來台演講「假設核四輻射外洩,死亡將達3萬人,另700萬人罹癌」。日本福島嚴重事故後3年多來,無人因此死亡,也無人有明顯受放射線傷害跡象。

美式核電啟用60年來,無一人因其輻射死亡,其他發電方式導致死亡人數反倒不可勝數。

NASA統計,全球使用核電有效防止184萬人免於空汙造成的死亡。即便計入福島核事故影響,至本世紀中,核能還能再挽救43萬至704萬條人命,減少800至2400億噸碳排放量,而大規模增用天然氣則會比擴大使用核能造成更多死亡。台灣用核電36年,核電管理遠勝日本(台灣全球第5名,日本第26名)。我國工程師學會等確認核四不會遭遇福島所受地震海嘯,因台灣最大斷層長度100公里,僅達造成日本311地震海嘯的斷層五分之一長。

在能源安全等同國家安全的今日,各國為爭奪資源迭起衝突,最近伊拉克最大煉油廠遇襲關閉,國際油價應聲走高。烏克蘭遭蘇俄切斷天然氣供應,使德國等買家心驚膽跳,因其輸氣管路經烏克蘭。中國大陸與日越等國劍拔弩張,背後都為爭奪能源物資。我們9成9能源靠進口,有資格隨著無知者與政客起舞而放棄核能(準自產能源)嗎?

反核者以再生能源可靠,實情是:太陽能與風能可發展,但均屬極不穩定間歇性電源、可用土地面積有限、近期內成本仍昂貴。我風力發電年利用率3成,太陽光電1成半。電力輸出不穩定,易對既有電網造成衝擊,再生能源電力占比逾2成時,須克服系統供電穩定問題。我發展太陽能潛能極為有限,如一旦設置,其設置土地至少20年無法他用,廣泛設置會影響糧食安全與生態。太陽光電每度4.9至7.2元,大量使用對產業及民生用電是沉重負擔,更別提供電不穩下業者可能競相出走。在風能方面,民眾抗爭,常常導致無法施工。

2002年,《新台灣新聞周刊》專訪呂秀蓮副總統,她說:「5月31日我會去蘭嶼過夜,去年看過後,我認為核廢料場沒有問題,是有些政客每年就要去挑它一下,所以我這次去就要住在核廢場旁邊,表示我跟它們在一起。」她告訴記者,目前沒有明確科學根據可證明核廢料對人體及生態的危害。

今年夏季高溫難耐,7日下午1點41分瞬間用電量高達3485.73萬瓩,已破歷年紀錄,整體供電餘裕僅剩222.35萬瓩,連成本近7元的燃油機組也必須長時間運轉才能確保供電無虞,限電危機迫在眉睫,對比一群外行專家掛保證說:即便核電全廢我國電也夠用,何其諷刺?對這些人而言,電費漲個4成甚至翻倍,委實無關痛癢,但對基層民眾呢?還要任由這些外行專家繼續傾國傾城,劫貧濟富,來成就他們的假仁假義嗎?(作者依序為國政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助理研究員、大學教授、美華核能協會會長)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2 07:20

專家反核竟打「溫情牌」

江仁台、張枝峰、許澄滄、濮勵志(作者依序為美華核能協會會長、美國西屋公司核能服務部亞洲客戶計劃前總經理、美國核能公司資深工程師、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先進反應器講習班主講)

6月22日賀立維先生在《時報》的回應,並沒答覆重點「該退而未退的燃料棒,如和其他正常的燃料棒擺放在一起,恐使燃料匣嚴重變形,若控制棒因燃料匣嚴重彎曲被卡住,反應爐在瞬間無法急停,將造成無法彌補的核災」。評斷燃料棒安全與否的關鍵限制是燃耗值,而不是運轉天數,不管更換多少燃料棒,留在反應爐內的燃料棒均會在下次換料前不超過燃耗限值,沒有安全上顧慮。

賀立維說「當更換燃料時,依據理論是應將燃耗值高的舊燃料往爐心中心位置移動,新置入的燃料棒則放置於爐心較外圍的位置,如此才能保持整體爐心的功率平穩。」核工業界自1980年代後期,為改善燃料燃燒度已改變設計,新設計將新燃料束與少數舊燃料束散放在爐內部,並將高燃耗舊燃料束放在爐外圈,除為增加燃料的燃燒周期外,並達到爐內的功率分布盡量均勻。新燃料置於爐心中間位置的技術原理有二,一為降低舊燃料的燃耗負擔,二為減少中子散逸並同時降低爐心側板的快中子累積通量。此一技術更新已沿用超過25年,並為所有現役電廠所採行。

 
賀說要檢查燃料以知是否發生竹節效應(環型顏色變異)問題等。約30年前確有竹節效應等事宜,但核工業界已大幅改善燃料棒設計(包括增加燃料棒氦氣內壓、縮小燃料棒內徑、嚴控濕度等)。根據美國電力研究所資料庫,最近20年來,美國所有35個沸水式反應器(台電燃料和許多美國核電廠一樣)並無燃料棒竹節效應。台電所言「這些現象應是國際間30年前發生的事早已解決」是正確的。

賀說「核三廠曾多起因燃料匣彎曲而控制棒插入不順、停機達九個月」,其實,核三廠為壓水式反應爐,沒有燃料匣設計,當然也不會有燃料匣彎曲而控制棒插入不順的事。

我們要嚴正指出,反核者常捧出「溫情牌」以贏民心,如賀立維說,福島成為廢墟,淒涼情景讓他鼻酸。其實,福島核電事故肇因天災和日人設計與管理問題。但美式核電(包括福島)啟用60年來,無一人因其輻射死亡。台灣核電管理遠優於日本,我國工程師學會等多具公信力組織,已確認核四不會遭遇福島所受地震海嘯(因地質構造等)。但反核者不斷引述福島事故恐嚇國人,「理盲濫情」。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6/17 12:49

時論-冒牌核能專家誤導台灣江仁台、張枝峰、許澄滄)

日昨,媒體引述核工專家宜蘭人文基金會顧問賀立維個人說法:全世界400多個反應爐,沒有一個反應爐讓燃料棒延役。該退而未退的燃料棒,如和其他正常的燃料棒擺放在一起,恐使燃料匣嚴重變形,若控制棒因燃料匣嚴重彎曲被卡住,反應爐瞬間無法急停,將造成無法彌補核災。

筆者各在美國核能公司工作30多年,對「核工專家」賀立維胡言亂語,必須挺身澄清。首先,因為不同於核電廠有其安全年限,評斷燃料棒安全與否的關鍵限制是燃耗值(指該燃料棒核分裂反應的累積次數或總產生能量,是該燃料棒的產生功率與運轉天數的乘積),端視該燃料棒的產生功率與運轉天數而定,而不是賀立維所說的單只是運轉天數。不管更換多少燃料棒,留在反應爐內的燃料棒均會確認在其設計的燃耗限值內,無安全上顧慮。

賀立維自創新名詞「燃料棒延役」,以類比「電廠延役」,其實,只要累計燃耗仍低於燃耗限值即可,沒有燃料棒延役問題。

其次,由於核一乾式貯存場審查遲遲未過,台電採取將18個月換料改成12個月的權宜做法,換料期既然縮短,換94至98束燃料棒即可,這是正常的設計,而非如賀立維指責的台電「創舉」。

第三,基本上,在沸水式反應器的爐水環境中,燃料棒護套鋯合金的機械性質與抗腐蝕特性相當穩定,而高燃耗的燃料棒通常都放在核爐外圈,功率很低,就算放置時間加長兩倍,也絕不會變形。核爐外圈功率很低,通常連控制棒都不需要,又何來核災?延長燃料棒退出爐心時間,只會因燃料濃度不足而使反應器功率下降,只會影響發電量,使下一運轉周期無法達到18個月,完全不存在安全顧慮。

以上燃耗的安全限值,管制機構在電力公司更換燃料、整體爐心的燃料布局、運轉安全分析和控制機制等,都會嚴審監督,報載「原能會認為安全無虞,不需審查」,是不實的報導。至於台電為何如此作為,因乾式貯存計畫受阻,使得用過燃料池剩餘空間不足,其後果是下一個燃料周期可能無法運轉到18個月;假設只運轉12個月就要大修更換燃料,犧牲的只是運轉的經濟效益(變低),也就是導致台電虧損,結果是全民埋單,因為台電是國營的。反核者的無知導致新北市政府的阻撓,何其無理!

賀立維雖有核工博士頭銜,但1988年張憲義副所長叛逃後,背景相近的他,便迅速辦理軍職退休,離開核能界。看他近年的反核言談,外行充內行,成為立委、基金會、媒體等寵兒,將台灣民眾嚇得皮皮挫。又,他身受國家栽培,竟枉顧我國是全球核安排名績優者,一再頂著專家光環,在大眾傳媒上,以不實言論煽動反核,處心積慮將核能排除於台灣獨立電網的發電選項。

(作者依序為美華核能協會會長、美國西屋公司核能服務部亞洲客戶計劃前總經理、美國核能公司資深工程師)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11 08:49

有話要說-邀請中研院士辯核四(許澄滄、黃小琛、趙嘉崇、梁正宏)

我們是一群憂心國家發展的核能工作者,參酌各國能源發展軌跡,深切認為不論就經濟或環保層面,核一至核四對台灣民眾,皆有其不可或缺之價值。

看到中研院48位院士聯署要核四公投,翁院長在立院備詢的發言又缺務實的理解核四,實感困惑。就像日昨,也是院士的核能專家指出,如何調配符合國情、兼顧環保、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需要專家評估,尤其具國際驗證的電廠經驗者,才有資格評斷電廠的安全可靠度,旁人不要憑「感覺」判定電廠安全與否,嚇唬別人也嚇唬自己。

未見提出專業分析

2008年,李遠哲院士領軍的中研院「環境與能源研究小組」指出︰「為達成國家減碳及穩定能源供給的目標,在確保核能安全及妥善處理核廢料前提下,核四應照原訂計畫完工運轉,至於核一、核二廠等,因核廢料已可有效處理,因此有繼續存在的必要,應延役並提高發電效率作為替代方案,並考慮在既有核電廠加裝新核能機組。」且當時林義雄也不反對50年後再停用核能發電。時任環境變遷中心主任的劉紹臣更表示:「二氧化碳減量,無論是基於道義上或是國際壓力,都是一定要做的,除非把核能考慮進去;我們認為只靠其它方法是沒有辦法做到!」

但現在,他們未提出核四的專業分析,即斷定「安全評估不完善」,憑空臆測若核災將無法承受。以其社會地位,連署書何等扭曲大眾的核四的認知、誤導行政與立法決策!為昭公信,他們可提出各自的核電專業證明?

開誠布公以服民心

先進國家在重大政策制定前訴諸民意,而非在完工階段要求公投。若說核四安全報告及安全測試結果未得諸聯署院士信服,堂堂數十萬言巨冊悉依國際標準執行,諸院士皆飽學之士,何章、何節謬誤或不符安全,僅需一一列舉,我等皆會一同監督施工當局改正,何須公投?福島事故3年後,日本人員應變缺失已調查清楚,台電與原能會已就福島事故經驗,執行核安必要改善步驟,類似災難在台灣永遠不會發生。就連日本也正籌畫再啟動現有停機之48台,並恢復建兩台類似核四之機組。院士們容或不知?

為釐清爭議,特此邀請參與聯署之院士們,大家在全國民眾前開誠布公地辯論或澄清,提出專業以服民心。「讀聖賢書,所為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作者依序為美國核能公司資深工程師、法國核能公司駐台辦公室前執行董事、美國電力研究院前核安方案經理、國立清華大學核工與科學所教授)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06 12:44

時論─與中研院士商榷核四

各位尊敬的院士:

我們早年在台灣受教育,後到國外進修,曾在核能相關單位實作30多年,嫻熟核電廠設計運作、風險與效益等分析。最近25位中研院士聯署公開信,希望解決核四相關問題,但我們認為有些關鍵看法值得商榷:

1.「對於確保核四廠之安全,又未有讓全國人民信服的數據分析」

龍門(核四)電廠依據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規定,並經認證的安全度風險評估(PRA)方法評估,結果爐心融毀頻率(CDF)是每百萬年7.93次,早期大量(輻射)外釋頻率(LERF)是每百萬年0.57次。至於「未有讓全國人民信服」,就需專業者向大眾解釋。

2.「核四廠興建工程並非採取統包方式,而是分由多家廠商合作興建,工程介面複雜,一旦有緊急事故,可能無法即刻統籌因應」

舉世重大工程包括核能,統包多為業主自身經驗不足或在新興國家,台灣當時已有三廠六機組經驗,且選擇及要價等種種考量,決定分由多家廠商合作,正是表現台灣的實力和自信。完工後在數百項安檢中一一測試,至今已完成90%。例如,測試高壓核心噴水泵時發現流量不夠,即送英國原廠檢修,上月運回再試已達標準。不可能等到緊急事故發生時,才面臨「無法即刻統籌因應」狀況。

3.「萬一天災釀成核電廠事故,或因人為疏失發生輻射外洩,將是不可承受之罪」

「萬一」並非負責任的說法;如上述的龍門廠爐心融毀頻率和早期大量外釋頻率,天災及人為疏失都已在科學方法中嚴謹量化評估,而非「萬一」。另外褔島事故後,電廠全黑(喪失所有電源)造成的不確定性,相關反應器降壓和灌水的能力已補正,即指美國發展出的多元及彈性應變策略(FLEX)導則和聯邦法規10CFR50.44ii,或是台灣發展出的斷然處置措施。龍門電廠現在已有7道防護措施,因此現在我們可以很肯定的說不會有「萬一」了。這也是為什麼除德國外各個強國都仍選擇繼續發展核能。

4.「缺乏決心去努力發展其他替代能源」

風場在台灣有限,太陽能成本高又占地方,努力發展再生能源是有必要,但很快就會發現它們的極限。

5.「各國對於核廢料之處理,並無完善之方法」

利用乾式護箱將核廢料貯存在廠內,以新反應器之延役期限60年再加上60年,亦即保障120年安全,已是美國和英國的標準。新技術可用耗乏核燃料為燃料,預期到時候就可商業化。

6.「美國著名環保團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

該組織並非有聲譽組織,其風險評估方法並不科學。單用地震頻率評估核電廠風險,就列出前6或12個危險電廠,不會被任何嚴謹的同儕評估接受。

龍門停工很荒謬,更比核一二三廠除役還糟。請大家想想︰1.龍門一號機商轉後,每天約1億元收入,若不運轉就得多花錢買天然氣或煤碳來替代。2.台電現有的3座核能電廠運轉現況甚佳。美國運轉機組現有100部,其中73部已獲准延役至60年,我們曾參與美國Ginna反應器與墨西哥Laguna Verde電廠的功率提升和延役。一些國人批評我國核電廠老舊,而不研究就全除役,難道台灣比不過墨西哥?3.為何反核者不去勸日本把所有的核能廠全廢掉?又不曾在有分量的國際期刊發表過科學論文?

各位尊敬的院士,我們不忍見國家動盪,以多年專業澄清。各位輕率用「萬一」假設情況,指責「將是不可承受之罪」,則若恐怖主義更驚恐亂局。上述均為專業分析,絕非臆測,敬請各位院士逐條公開答覆,接受社會公評。(濮博士為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先進反應器講習班主講、江博士為美國核能學會反應爐物理技術標準委員會委員、鄒博士為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高級經理、張博士為美國西屋公司核能服務部亞洲客戶計劃前總經理)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