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24 03:28:00瀏覽5|回應0|推薦0 | |
改革、整頓漕運是開元年間宰相裴耀卿的一大貢獻,不得不加以提及。 關於漕運的重要性及箇中問題,我們過去在《盛唐政治史綱 (上) 》曾經講過,今且摘錄有關文字於下,以喚醒大家的記憶,且作為簡單的引旨: 早自西魏宇文泰開始,「關中本位政策」已經施行。所謂「關中本位政策」,是指把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集中於關中地區,以拱衛建立於關中的政權。「關中本位政策」的施行歷隋唐而未有改變。 隋文帝統一南北,山東、江南地區先後納入隋之版圖。山東原為北齊之故地。由於北齊之君主重視文治,加上北周滅北齊之戰爭未有造成嚴重的破壞,山東地區的物資尚算可觀。至於江南地區,由於三國六朝以來人民積極的開墾、發展,當地物產日益豐富,經濟日漸富裕。 文帝首先開鑿廣通渠,以打通關中、河南地區,令河南、山東一帶的物資得以順利送入關中。 煬帝繼位後,由於貪戀江南美景,其於是下令開鑿通濟渠,又疏通邗溝、江南河。連接河南、江淮的運河系統於是形成。 隋朝傾覆,運河漸漸發揮出其左右政治、經濟的作用。不少江淮地區的物資,藉著江南運河系統,從南方調送至河南地區。洛陽更是物資集結之要地。當時,在眾多被運送的物資之中,以糧食最為主要。又運河有時亦會協助士兵的運輸。 儘管江南等地的物資可藉運河系統調送至洛陽,再由洛陽經廣通渠運至關中,但是,從洛陽到長安一段,有三門險灘,為煬帝修建運河時未有顧及(見全漢昇《唐宋帝國與運河》)。險灘的存在,往往造成運糧困難、糧食損失、運費上升等一連串問題。 適逢唐高宗以後,朝廷大為擴張,長安人口膨脹,加上府兵制漸變為募兵制,軍需民食大增,關中糧食供應於是大有問題(參考全漢昇《唐宋帝國與運河》)。 高宗、武則天、中宗更曾多次前往洛陽就食,高宗、武則天以洛陽為東都亦源出於此。(<逐糧天子:「三門險灘」的問題>) 另外,根據《通鑑》的記載,玄宗即位後,其曾多次到東都洛陽就食: (1) 開元五年 (公元七一七年) 春,二月。 (2) 開元十年 (公元七二二年) 春,二月。 (3) 開元十二年 (公元七二四年),十一月。 (4) 開元十九年 (公元七三一年),十月。 (5) 開元二十二年 (公元七三四年),春,正月。 由此可見「三門險灘」的問題仍然影響著玄宗。 終於,在開元二十二年 (公元七三四年) 七月,玄宗接納裴耀卿的建議,命裴耀卿出任江淮、河南轉運使,著手整理漕運。 (開元二十一年,公元七三三年,九月)關中久雨谷貴,上將幸東都,召京兆尹裴耀卿謀之,對曰:「關中帝業所興,當百代不易;但以地狹谷少,故乘輿時幸東都以寬之。臣聞貞觀、永徽之際,祿廩不多,歲漕關東一二十萬石,足以周贍,乘輿得以安居。今用度浸廣,運數倍於前,猶不能給,故使陛下數冒寒暑以恤西人。今若使司農租米悉輸東都,自都轉漕,稍實關中,苟關中有數年之儲,則不憂水旱矣。且吳人不習河漕,所在停留,日月既久,遂生隱盜。臣請於河口置倉,使吳船至彼即輸米而去,官自雇載分入河、洛。又於三門東西各置一倉,至者貯納,水險則止,水通則下,或開山路,車運而過,則無復留滯,省費巨萬矣。河、渭之濱,皆有漢、隋舊倉,葺之非難也。」上深然其言。(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三) 上以裴耀卿為江淮、河南轉運使。(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四) 裴耀卿第一步做的工作是:於河口置輸場。 於河口置輸場。(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四) 第二步做的工作是:在輸場的東面設置河陰倉,西面設置柏崖倉,「三門險灘」以東設置集津倉,以西設置鹽倉。 八月,壬寅,於輸場東置河陰倉,西置柏崖倉,三門東置集津倉,西置鹽倉。(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四) 至於第三步,則是:開鑿漕渠十八里,以避開「三門險灘」。 鑿漕渠十八里,以避三門之險。(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四) 裴耀卿的整個設計,大概可表述如下: 一、 來自江、淮的船隻先將所運米糧卸於河陰倉。 二、 河陰倉的米糧,透過水路運送至含嘉倉及太原倉。 三、 米糧由太原倉經渭水輸入關中。 較之舊時「來自江、淮的船隻先將米糧運至東都含嘉倉,再經陸路,行三百里將米糧運至關中」,新設計有助增加關中米糧的數目,且節省運送米糧至關中的開支。唐室經濟更見充實。 先是,舟運江、淮之米至東都含嘉倉,僦車陸運,三百里至陝,率兩斛用十錢。耀卿令江、淮舟運悉輸河陰倉,更用河舟運至含嘉倉及太原倉,自太原倉入渭輸關中,凡三歲,運米七百萬斛,省僦車錢三十萬緡。或說耀卿獻所省錢,耀卿曰:「此公家贏縮之利耳,奈何以之市寵乎!」悉奏以為市糴錢。(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四) 尤有進者,玄宗於開元二十五年 (公元七三七年) 在東、西兩京施行和糴之法 (朝廷以高於市價什二三的價錢,向兩京農民收購剩餘的糧食,以備荒年)。在和糴之法、漕運改革雙管齊下的情況下,玄宗卒之打破「逐糧天子」的困境,「車駕不復幸東都矣」。 先是,西北邊數十州多宿重兵,地租營田皆不以贍,始用和糴之法。有彭果者,因牛仙客獻策,請行糴法於關中。戊子,敕以歲稔谷賤傷農,命增時價什二三,和糴東、西畿粟各數百萬斛,停今年江、淮所運租。自是關中蓄積羨溢,車駕不復幸東都矣。癸巳,敕河南、北租應輸含嘉、太原倉者,皆留輸本州。(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四) 「三門險灘」的問題,至此獲得完滿解決。 補充一點,中唐以後,唐室得以延祚百年而不墮,這亦得益自裴耀卿的漕運改革。有關觀點可參考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全漢昇《唐宋帝國與運河》。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