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六、程千里忠義
2014/08/27 12:10:00瀏覽4|回應0|推薦0
肅宗至德二載 (公元七五七年) 八月,安史叛軍屢攻上黨 (即潞州,乃一戰略要地),為節度使程千里所敗。

賊屢攻上黨,常為節度使程千里所敗。(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程千里,京兆萬年縣人。據《舊唐書》記載,他「身長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他原本負責戍守西北邊境,但隨著屢立戰功,官至安西副都護。

本磧西募人,累以戎勛,官至安西副都護。(《舊唐書‧忠義傳下》)

天寶十一載 (公元七二五年),程千里官拜御史中丞,正式進入中央權力核心。次年,千里兼任北庭都護,充安西、北庭節度使。

天寶十一載,授御史中丞。十二載,兼北庭都護,充安西、北庭節度使。(《舊唐書‧忠義傳下》)

適逢突厥首領阿布思 (又名李獻忠) 不滿安祿山,「叛歸磧北,數為邊患」,玄宗於是派千里領兵討伐之。千里最終不負玄宗所託,利用葛邏祿 (中亞古代的遊牧民族) 的協助,將阿布思及其妻子擒獲、斬殺。

突厥首領阿布思先率眾內附,隷朔方軍,玄宗賜姓名曰李獻忠。李林甫遙領朔方節度,用獻忠為副將。後有詔移獻忠部落隷幽州,獻忠素與祿山有隟,懼不奉詔,乃叛歸磧北,數為邊患。玄宗憤之,命千里將兵討之。十二載十一月,千里兵至磧西,以書喻葛祿,令其相應。獻忠勢窮,歸葛祿部,葛祿縛獻忠并其妻子及帳下數千人,送之千里,飛表獻捷,天子壯之。十三載三月,千里獻俘於勤政樓,斬之於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衛大將軍同正,仍留佐羽林軍。(《舊唐書‧忠義傳下》)

「安史之亂」於天寶十四載 (公元七二八年) 爆發。程千里奉命於河東地區招募士兵,任職河東節度副使、雲中 (管治今山西大同一帶) 太守。次年,千里改任上黨郡長史、特進,攝御史中丞,以兵守上黨。安史叛軍猛烈圍攻上黨,即發生在此時。

祿山之亂,詔千里於河東召募,充河東節度副使、雲中太守。十五載正月,遷上黨郡長史、特進,攝御史中丞,以兵守上黨。賊來攻城,屢為千里所敗,以功累加開府儀同三司、禮部尚書、兼御史大夫。(《舊唐書‧忠義傳下》)

蔡希德 (安史陣營的將領) 引兵圍上黨,「數以輕騎挑戰」。程千里自恃驍勇善戰,親自率領騎兵百餘人「開門突出」,意圖活捉蔡希德。不料希德救兵突然趕至,千里「收騎退還」,卻遇上橋樑塌壞,墮入坑中被擒。

至德二年九月,賊將蔡希德圍城,數以輕騎挑戰。千里恃其驍果,開懸門,率百騎,欲生擒希德,勁騎搏之,垂將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斂騎而退,橋壞墜坑,反為希德所執。(《舊唐書‧忠義傳下》)

(至德二載,公元七五七年) 九月,丁丑,希德以輕騎至城下挑戰。千里帥百騎開門突出,欲擒之;會救至,千里收騎退還,橋壞,墜塹中,反為希德所擒。(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

程千里雖然被擒,但他的心思始終關注著上黨的安全。他於是對隨從的騎兵說:「吾不幸至此,天也!歸語諸將,善為守備,寧失帥,不可失城」。

仰首告諸騎曰:「非吾戰之過,此天也!為我報諸將士,乍可失帥,不可失城。」(《舊唐書‧忠義傳下》)

仰謂從騎曰:「吾不幸至此,天也!歸語諸將,善為守備,寧失帥,不可失城。」(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

希德最後不得要領,「送千里於洛陽」。

軍人聞之泣下,晝夜嚴兵城守,賊竟不能拔。(《舊唐書‧忠義傳下》)

希德攻城,竟不克,送千里於洛陽。(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

安慶緒以程千里為「特進」,把他囚禁於客舍之中。由安慶緒的做法,我們可知程千里根本得不到安慶緒的信任。他被殺害,只怕是遲早的事。

千里至東都,安慶緒捨之,偽署特進,囚之客省。(《舊唐書‧忠義傳下》)

安慶緒以為特進,囚之客省。(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

果然,安慶緒於至德二載 (公元七五七年) 十月敗走,程千里、哥舒翰等三十餘人被嚴莊殺害。

嚴莊先入洛陽告安慶緒。庚申夜,慶緒帥其黨自苑門出,走河北;殺所獲唐將哥舒翰、程千里等三十餘人而去。(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

千里的不慎,令他喪失性命。然而,他對忠義的執著,令他的名字永垂於史冊。兩唐書將程千里列入《忠義傳》中,這做法是很有道理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880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