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十年代初的社會建設
2017/12/09 19:00:08瀏覽42|回應0|推薦0

貝璐任內,香港社會建設有很大的發展。

醫療方面,1934 年,長洲醫院建成。這是一所由胡文虎 (星島報業集團及虎標萬金油創辦人兼慈善家)、胡文豹兄弟以「聖約翰救傷會」名義支持興建的醫院。正門牆上刻有 Haw Par Hospital Donated by Mr. Aw Boon Haw and Mr. Aw Boon Par,標示醫院贊助人及「虎豹醫院」的別名。在醫院建成前,長洲一直缺乏正規醫療設施,居民只能到方便醫院用中醫治療疾病。

位於港島薄扶林道 102 號的瑪麗醫院,亦在 1933 年正式開始興建。早於 1929 年,金文泰已宣佈將設立一所規模更大的醫院,代替服務逾半世紀的西營盤國家醫院。新醫院以英皇喬治五世的配偶瑪麗皇后命名,堪稱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醫院。因資金不足,1937 年 4 月 13 日才落成啟用。

食水供應方面,1931 年,九龍副水塘建成,儲水量為一億八千五百萬加侖 (取得界限街以北及新界土地後,為了提供食水給這些地方,港府 1901 年在針山以南及畢架山以西一帶興建水塘。水塘 1910 年落成啟用,儲水量達三億五千萬加侖,即九龍水塘。1922 年,堤壩改以石建成,並將高度增至 100 呎,令水塘容量增加一百五十萬加侖。1926 年,港府建造九龍接收水塘,以接收城門水塘的食水,再輸送到石梨貝濾水廠過濾)。

同年,香港仔上水塘被加建,香港仔水塘總容量增至九千一百萬加侖 (香港仔下水塘前身為大成紙廠私人水塘,建於 1890 年,容量達四千四百二十萬加侖。1900 年加高堤壩十八米,使容量增至四千七百八十萬加侖。當時,大成紙廠與港府協定,為鴨脷洲居民每天提供六萬加侖食水。到了 1920 年代,港府為解決港島西區食水問題,花費四十六萬港元買下大成紙廠私人水塘,把它改建成公用水塘)。12 月 15 日,貝璐主持開幕儀式。

1935 年,城門水塘第三期工程展開,為紀念喬治五世登基二十五週年,貝璐將水塘改名為「銀禧水塘」(Jubilee Reservoir)。

通訊方面,香港電話線路轉駁全面自動化出現。

交通方面,中環統一碼頭及佐敦道碼頭啟用,油蔴地小輪 1933 年 3 月 6 日起提供來往兩個碼頭的客輪服務。同時,小輪公司獲准引入汽車渡輪服務。

有關油蔴地小輪,也有一段故事可說。1920 年前,香港渡輪服務由多間公司自由經營。司徒拔就任港督,決心整頓,引入專營權制度。其中以劉景初 (劉鑄伯之姪)、劉德譜 (劉鑄伯之子) 為首的劉氏小輪財團,成功取得來往中環至深水埗、旺角及油蔴地的航線專營權,財團更名「油蔴地小輪」,1924 年 1 月 1 日,公司正式在油蔴地碼頭 (位處眾坊街與渡船街交界) 提供渡輪服務。隨著佐敦道碼頭啟用,油麻地碼頭即日起停用。

1933 年 6 月 11 日,貝璐又分別向九巴和中巴發放為期十五年的專營權,准許九巴專營九龍、新界和離島的公共巴士服務,中巴則專營港島地區的。專營權發放,結束香港公共巴士自由競爭的局面。貝璐乘機引入新條款 (如兩巴士公司須把部份收益撥歸港府、公司由英籍人士組成、巴士自英國購入等),加強對本地公共巴士服務的監管 (尤其對巴士車資)。

航空上,啟德機場的指揮塔和飛機庫落成啟用,粵港兩地機場開始互航。

今天,渡輪業已經式微,統一碼頭和佐敦道碼頭早被拆卸,油蔴地小輪亦已把專營權售予新世界第一渡輪,汽車渡輪被改裝成「洋紫荊維港遊」多功能觀光船。沒有中巴,只有新巴 (新世界第一巴士)。沒有啟德,只有赤鱲角。僅剩下水塘和醫院,無聲地見證香港的變遷,香港的逐漸消失。

[主要參考資料]

1. 鄭寶鴻,《幾許風雨 – 香港早期社會影像 1911 – 1950》。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0939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