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先生只有讓臺灣經濟更衰弱
2011/05/22 04:38:05瀏覽326|回應1|推薦1

回應:

天下縱橫談

我爲什麽支持蔡英文
https://city.udn.com/3011/4624723?tpno=0&cate_no=0

---------------------------------------------------------------

此文論述完全錯誤  ....馬先生只有讓臺灣經濟更衰弱

花博可見一般

花博門票加上其他營收僅僅20幾億,基本上是虧大錢的,不多不少,100多億!

搞出虧一百億花博的執政黨 ...人民還敢讓他再執政嗎?

馬先生還好意思說 花博辦成這樣子 繼辦者"皮皮挫"     ...真是馬不知臉長 !

再者

國債創新高 六十年都還不清! 審計部: 政府負債4兆 ,在不增加舉債前提下,62年才能還清。拖累續任的十五任總統 !!!  花博黑箱作業 花了140億, 還能繼續做下去嗎??

馬先生無能執政真的是臺灣大災難, 小英起碼還關心窮人一些, 馬先生還是下台吧!

馬先生的拼經濟 拼的是國民黨的經濟吧

政府負債4兆 ,在不增加舉債前提下,62年才能還清。馬先生如果繼續做下去 ....國債可能120年都不能還清

 

---------------------------

http://tw.forum.news.yahoo.com/topic/tbn_1303707880/article/956.html

假文化發揮到100分.但還是投給蔡英文!又空轉吃老本3年!馬騙了台灣

話題:花博4月25日閉幕,你會怎麼給本次花博打分數?

作者:豬肉忠 ( 台灣人|臺北市 )|發表:2011/04/28 16:28[ 檢舉內容 ]

6則回應|瀏覽次數:2800

阿扁傷了台灣人
英九騙了台灣人
花博騙局
1.很多學生票是非去不可的!
2.許多退休的公務人員.去了20幾次!
3.免費綁樁票.至少上百萬張
4.沒看到有多少外國人和陸客啊
5 幽靈灌票.不知道還要演多久!
請問890萬票.代表甚麼!
選票ㄇ
一天到晚用數字再騙......!
2012選舉別再灌票了!
國民黨3年把做假文化發揮到100分
花博只是政治工具!一點都不美!
浪費人民的納稅錢!

226
非常認同
5
還算認同
0
沒意見
1
有點反對
36
非常反對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uthonly&aid=5239547

 回應文章

takauji
裝聾作啞。
2011/05/22 08:08

早在2009年,台灣智庫陳博志已經有見於此,國民黨的"優秀"財經專才似乎都裝聾作啞。
現在想到,晚了。

不景氣不是亂花錢的藉口 陳博志2009-04-14
  
  但目前政府似乎忘掉財政的限制。馬總統等官員抓住今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的話,說不景氣時應該大膽舉債擴大支出。他們卻未注意到,克魯曼同時也說,政府和個人一樣,長期而言仍應該收支平衡。換言之,不景氣時雖可以舉債來增加政府的支出,但舉債的程度並非無限,而是要限於未來能合理償還的程度。經濟學家雖有人贊成有人反對凱因斯式的政策,但大概沒有任何腦筋清楚的經濟學者會主張政府可以無限制地舉債。而馬政府最近擴大政府支出的做法卻完全忽略了我國未來合理的還款能力,好像是只看到擴大支出的好處,而未看到它們對財政穩健的不良副作用。我國法律本來有限制政府舉債的上限,馬政府各項政策不是隨便把各項支出說成是自償性而說不必受公債法限制,就是直接要求排除公債法的限制,甚至偷偷摸摸用政府基金借款而假裝那不是政府的負債。這些做法不只破壞財政的穩健,更是玩弄法律。

依法政府舉債只能用於資本支出,但政府最近要舉債800多億來發消費券以鼓勵人民增加消費,完全不合法律精神。政府也要在公債上限之外另發5000億公債來增加公共建設。馬政府半年來宣佈的各種減稅措施將使稅收減少約2000億元。98年政府預算收入是依經濟成長率5.08%編的,而實際上明年的經濟成長率很可能是負值,今年的實際經濟成長率也比政府原先的估計低2%以上,這種種因素使明年的稅收有可能比預算少掉1000億元而赤字增加1000億元。除了這些確定會使政府赤字和負債大增的項目之外,行政院國發基金要借8000億元來支持企業,要保證大企業6000億元貸款,政府也保證了所有銀行的存款。這些投資和保證所造成的損失可能高達數兆元,也都將成為政府的負債,但卻完全逃避了公債法和預算的限制,而且不告訴人民其中隱藏的政府債務。而這還不是政府想要降稅和擴大舉債的全部。政府顯然不把政府赤字和負債當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