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節錄自《神奇的肝膽排石法》/作者 安德烈莫瑞茲(Andreas Moritz)/原水文化出版】 最古老的健康科學──阿育呔陀,認為「在前一餐還未消化完之前進食」是造成疾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包括在餐與餐之間進食,或在半夜還吃消夜,大大地擾亂了身體精密的生物節奏。人體內大部分的荷爾蒙分泌,都要倚賴規律的進食、睡眠、起床循環。 舉例來說,將食物分解成最基礎的營養分子的膽汁和腸道消化液,其製造高峰是在一天的正中午。這也就是說,一天的最大一餐應該在這個時候吃。相反地,身體的消化能力在早晨和晚上是較弱的。如果日復一日,午餐只是簡單吃個小點心,膽囊會無法將它所有的內含物擠到腸道中,因而留下夠多的膽汁來形成膽結石。請注意,膽囊天生的設計,是在一天的中午期間釋放出最大量的膽汁。 除此之外,在午餐時間只吃一些沒營養的食物,會造成營養不良,並讓你會經常渴望食用能夠提供快速能量補給的食物或飲料,包括用白麵粉(澱粉的作用和白糖一樣)製造的甜點、派餅、麵包、通心粉等,以及巧克力、咖啡、紅茶、汽水等這類食物。每一次攝取這類食物,膽囊就只會釋放少量的膽汁,然而只分泌這麼一點點膽汁,並不足以完全清空膽囊,如此一來就會增加膽結石的形成危機。 如果時常有在餐與餐之間進食的渴望,意味著消化及代謝功能的重大失衡。舉例如來,如果你在吃飯後的一、兩個小時內又吃下某樣東西,胃就得被迫讓先前吃下的餐點維持半消化狀態,而去消化剛被攝取的食物。之前的食物會開始發酵及腐敗,因而變成消化道內毒性的來源。相對地,新的食物所接收到的消化液是不足夠的,也同樣只有一半被消化。當身體忙於消化某一餐時,它是無法製造並輸送足以同時處理另一餐的膽汁,或其他消化液的。 如果這個時走時停的過程重複多次,就會製造出不斷增加的毒物,同時到達身體細胞的營養則會不斷減少。這兩種壓力情況都會造成膽汁鹽的減少(對食物消化不良減少膽汁鹽的再吸收),以及肝臟為了回應對脂肪的消化不良而增加膽固醇的製造。而這些都會讓身體別無選擇地去製造膽結石。 要脫離這種致命的循環,需讓你自己更有意識地度過渴望食物的初始階段。當你的身體有了不舒服的徵兆時,去感受身體「告訴你」的。問你自己,你的身體真正需要什麼。如果你渴望某種甜的東西,試著吃些水果代替。 對很多人來說,渴望進食事實上是脫水的徵兆,整個身體真正渴望的是水。因為飢餓和口渴的訊號是相同的,一旦你喝了一、兩杯水,飢餓的痛苦或不舒服的感覺就會下降。同時間,確認你在午餐時間吃了一頓豐盛且營養的餐點。若你及時給自己的肝臟一次完全淨化,你的身體就能從這頓正餐接收足夠的營養,幾乎可以滿足身體每日營養所需。這能有效地終止你對食物的渴望,以及在餐與餐之間進食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