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28 14:41:43瀏覽172|回應0|推薦0 | |
社區大學06週(場)次 儒道賞析名人典範-諸葛亮 (歡迎試聽)歷史人物討論 (04) 諸葛亮【簡介】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東漢末期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後世常尊稱他為武侯。諸葛亮的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傳統文化當中忠貞與智慧的代表。其生平可分為七個階段:(一)躬耕隴畝:青年時耕讀於南陽,地方上稱其為臥龍。(二)隆中對策:受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仕,預測三國鼎立的局面。(三)赤壁之戰:遊說孫權,促成孫劉聯盟,擊敗曹操。(四)西進益州:協助劉備取代益州牧劉璋,奠定蜀漢立國的基礎。(五)白帝託孤:劉備逝世後,諸葛亮受封武鄉侯、丞相,輔佐劉禪,成為蜀漢實際上的領導者。(六)南中平叛:傳說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令異族心悅誠服。(七)北伐中原:向劉禪上〈出師表〉,先後五次率軍北伐曹魏。和魏軍互有勝敗,但多數因糧運不繼無功而返。第四次北伐開始與司馬懿對陣,第五次北伐病逝於五丈原,追諡為忠武侯。 【討論】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是光芒萬丈的人物,一提起神機妙算的軍師,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他的高風亮節也令人肅然起敬,其〈誡子書〉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在歷史上大權在握,代天子發號施令,但對王位始終無覬覦之心者,只有伊尹、周公、諸葛亮等寥寥數人而已。故民間傳說經常將他神性化。今天我們也可以回歸史實,重新了解他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傑出表現,並對其限制稍做討論。
諸葛亮在〈後出師表〉說:「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可見他興復漢室的決心十分強烈。由效忠漢朝出發,他在〈隆中對〉所擬定的「連吳抗曹」戰略成為蜀漢的基本國策。從現代眼光來看,天下非一家一姓所私有,固然不必執著特定政權;但東漢畢竟維持了近兩百年安定,也是當時人民政治認同的最大公約數,漢室若能中興,百姓亦可免於戰亂,故諸葛亮的志向仍有正面意義。就這點來說,劉備顯然不如諸葛亮。劉備稱帝後為了報關羽之仇,出兵攻打東吳,結果全軍覆沒,不但使蜀漢元氣大傷,興復漢室的希望也更加渺茫。劉、關雖然情同兄弟,但身為領導者應顧全大局,從長遠眼光看待問題,不宜以私恩害公義。
諸葛亮的限制主要在用人方面,如誤信馬謖、李嚴,導致兩次北伐皆以失敗告終,用人的眼光與胸襟不如曹操與劉備。又諸葛亮事必躬親,雖然用心良苦,但也可能欠缺對下屬的授權,導致自己過勞死。從建國開始,蜀漢就不斷面臨人才危機,老臣凋零殆盡,諸葛亮專權乃是不得已。但人才即使匱乏也可以培養。諸葛亮的施政重點是以穩定秩序為主,並未強調人才養成。蜀漢國小力弱,先求生存固然合情合理;但在足食足兵後,也應在教育文化上努力,方有良才可用。這固然可說是執政者的過失,但主要還是三國時代講求權謀、不重視道德教化的風氣所致吧!只要是人就不免有缺點,但諸葛亮的志節與治國才幹,還是歷史上少有。台灣像蜀漢一樣是弱小國家,他的事蹟也值得我們思考學習。 諸葛亮,諸葛暗,諸葛孔明的差異 引用:http://notnomal.com/?p=434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