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07 08:07:54瀏覽336|回應0|推薦5 | |
在網路交友負面新聞頻傳的時候,對社群網站實在沒興趣,但身為資訊人員,不能不跟上潮流,就挑選Plurk作為我第一個網路社交的試金石,沒想到就此沉淪,才發現,網友也不是那麼的可怕。藉由中壢老林認識麥兜恩,她看到我有寫部落格,邀約參與WENews公民記者。我對記者這個行業有點小憧憬,第一篇報導是介紹教會義賣活動,當中有一位賣滷味的教友,我嗅出故事,跟著第二篇就是深入的人物兼美食報導,居然被錄取,激勵了持續撰稿的興趣。 由於白天上班,只能接一些假日與晚上的活動採訪,倒是悠然自得可以發揮。例如,採訪哈里歐咖啡館開幕典禮,瞭解老闆因著理想創業與堅持的故事;參加[永遠在一起]電影首映會,感受到貴賓級的禮遇,並探討片中想要傳達的意念與談論的議題。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採訪不老夢的活動,一群台中與屏東六、七十歲的老人家,要一圓人生夢想,在棒球場上舉辦正式比賽。接下這採訪任務時還搞不清楚內容,到了現場才發現都是老人家,本來想這有看頭嗎? 等到走下高高在上的看台,通過鐵絲網,將距離拉近到一公尺,整個隔閡與冷漠就被打破,身處現場,心裡一股感動與熱情被激發出來。老人家很可愛,我說我是記者要拍照,隊長立即把球員叫出休息區排排站,並跟我簡述球隊成立過程。表演活動與熱舞過後,兩隊上場對峙,看著場邊的觀眾賣力拍手喊叫,還有孩子們拿著加油棒站在欄杆前看爺爺奶奶們打球,相信,這夢想,又傳承下去了……。 這次的報導,讓我深深感受到身為記者的榮譽感,因為事件中,除了當事人,就是記者可以參與其中,腦海中閃過戰地記者的身影,以及那張發生在非洲,禿鷹等待小女孩死亡的照片。 記者跟演員、作家差不多有趣,藉由眾多角色與篇中人物豐富了人生經歷與厚度,但多擁有新聞自由權(right)。記者要保持中立紀錄事實發表新聞,可以客觀地記錄別人的故事發表而獨善其身,也可以主觀地評論與探討,丟出議題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引領風潮。端視對自己的定位,謹慎小心地運用。記者是人,有感情有情緒有立場,要放還要會收,所以界線尺寸很難拿捏,這不是光靠專業訓練可以做到,需要長期有人文素養的培養,與對自己的要求。 WENews三歲了,很高興有這個平台,可以讓心有記者夢的公民參與其中,共同報導社會事件,得到更多注意與關懷,也期盼WENews能多多舉辦教育訓練,讓公民記者學習與成長,也能得到相對應的回饋與建議。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