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到底誰缺席了?──艾未未•缺席
2011/11/13 12:23:11瀏覽143|回應0|推薦13

濕冷了整整一周,久違的陽光終於探出頭來與我們照面。

而即將成為菌類沃土的心情,也終有了曝曬的機會。

 

趕到台北市立美術館時,手機顯示4:47由於周六5點到8點半不收費,所以展場人員好心建議先到地下一樓參觀不收費的「倫敦超當代設計展」。

由於年代橫跨相當長,照片不大之外,文字也很小,加上人又多,實在沒法好好靜下心來觀賞。如果要仔細看,耗掉一下午也不足奇吧。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如大耳朵的「收聽站」,一人站在中心點前,另一人站在中心點垂直延伸的直線上,即使相距一段距離,居然如同在耳邊對話般清晰,而周邊聲音卻變成像在遠處似的,感覺好神奇喔。

 

地下一樓另有「看見晝夜」展覽,是適合帶小朋友一同參與的活動。

一獨立空間中,前方地面上如金字塔的不規則起伏,還有立面的太陽、亮、驟雨、森林、都市等等,再加上燈光的適時變換、聲效隨畫面不停轉換,讓你感受晝夜與光影的變化,一下平靜無波,一下又激昂起來,非常有意思。

一樓展場展出的就是今天的重頭戲──「艾未未缺席」。

首先印入眼簾的是黑白攝影作品,有不少自拍照,以及記錄當下生活與紀實的畫面,看來隨意,其實有其思考在其中。甚至將照片倒置,也許就是希望你多駐足一會兒,再深思一下吧。

他是中國藝術家,作品中對於社會的評論意味濃厚,並備受國際藝壇矚目。創作媒材多元,甚至很多都是用古物再進行改造(例如:中國地圖、可口可樂罐子、彩色的陶罐、葡萄等),或者將日常用品改以大理石來呈現(例如:監視攝像頭、安全帽、大里石椅子、玩具車等),形成內心與視覺,甚至認知的極大衝突,試圖探索視覺驚奇的最大可能性

其中,特為北美館創作的最新作品〈永久自行車〉,以超過1000輛自行車堆疊在10公尺高的空間中,以數量與龐大結構建構此裝置藝術,無論從高向下俯視,還是由低往上仰視,甚至穿越其下,每一個角度都讓你驚嘆,並感受力與美的能量與魅力。

二樓是「台灣攝影獨行俠──黃則修82展」。

12歲獲贈相機開始,即展開其一生對影像的追尋。1950~1960年代後期,是黃則修攝影成果最為豐碩的時候。1951年擔任「聯合國中國同志會」的攝影組召集人,此會亦是台灣光復後首個攝影組織,對台灣早期的攝影發展有深遠影響。

1961年「龍山寺」及1962年「被遺忘的樂園──野柳」專題影展成為台灣攝影史上「專題攝影」的濫觴。並拍攝一系列知名藝人照片,留下眾多早期娛樂文化的時代美感影像。

從黑白到彩色,從歷史鏡頭到尋常生活,從壯大風景到小橋人家,皆能顯現其獨到的視角與見解。不只見證歷史,也留下足跡,尤其同一地點不同角度一幀幀的照片留影,最能展現其細膩的觀察與體會,也最能感動人心。

三個小時的藝術薰染,如陽光般遍灑荒蕪的心田,如雨水般滋潤了乾涸的苗圃,讓跳動的脈搏不再只是維繫生命的節奏,期待接收一點點藝術的孢子,給一個長大熟成機會的夢。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ppy101&aid=583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