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8/19 19:10:12瀏覽56|回應0|推薦3 | |
似是而非荒腔走板的樂評
小夥子,你對於文化史及思想史理解完全走了調,所以對於音樂史的詮釋荒腔走板了。 我曾經有著和你一樣的經歷及語言方式,模仿著那些Romantik傾向的作家的語氣及句式,使用者觀念主義強加給我的思想——被這個“五四以來的誤解”影響禁錮。但是二十歲那年,開始讀書、步入人生,逐漸覺悟。由於社會封閉,我幾乎化了半生——三十年才走出來。所以今天看到你們,在開放了的時代,能夠看到及碰撞到更多信息的時代,竟然依然完全操著沒有任何反省的語言,沉浸於這種夢囈,我真不知應該說什麼!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讓你們不再如此沾沾自喜,指點別人! 由於中文把Romantik錯誤地翻譯成浪漫主義,你望中文而生義,以為Romantik是浪漫運動,而導致對所有的判斷性的理解幾乎都錯了。 Romantik運動是對啟蒙運動的宗教性反彈及回歸,或者說是對於文藝復興、人性覺醒及啟蒙運動的“反動”。 宗教是讓人信仰的,沒有一種宗教是提倡浪漫的。所以這個Romantik運動帶來的是宗教性的熱忱乃至狂熱。所以Romantik傾向產生的繪畫大都是黑矇矇的充滿神秘的宗教氣。 而古典主義指的則是文藝復興後的古希臘文化的復興,人性的覺醒,即翻譯成古典的Klassik指的是古希臘,但是在文化史上的“古典主義”具體指的則是“近代化”——近代主義。相對於此,Romantik指的是對於中世紀宗教社會,舊的文化傳統的留戀,對“近代化”的惶恐。 為此,我把Romantik這個詞譯成“宗教性羅馬主義運動”,或者乾脆譯為“羅蠻主義運動”或“羅馬主義運動”。 在這個意義上,瓦格納繼承的是Romantik運動,不是英雄主義。貝多芬的英雄主義則是古典主義的產物——文藝復興、啟蒙主義,人覺醒要取代神的直接結果。在文化社會政治史上,瓦格納以降,所有追隨他的所謂德國學派、日耳曼學派,乃至政治及思想史上的希特勒納粹及馬克思主義,都是Romantik運動——歐洲舊文化,經院主義文化的直接產物。 順便說,今天美國的川普潮流也是Romantik運動的直接產物。 你的混亂,整個中文當代思想領域的混亂,都源於五四後帶來的對於西方文化思想的誤解,上代人稱其為“新文化運動”,我把它成為“舊文化運動”。因為五四一代沒有分清西學中的不同傾向,把對近代反動性的羅馬主義運動推崇為人性覺醒的浪漫主義,分不清古典和羅蠻的區別。它致使今天搞樂評的人,雖然在技術上掌握了一些專業知識,但是涉及精神思想框架幾乎都不著調。 …… 所以,“古典主義”才是人性、英雄氣,而“羅蠻主義”是神秘性、“宗教氣”,教徒的狂熱。Romantik的反動、觀念化的意識形態導致的是《一九八四》!
寫下上述評述才想到今天是八一八。五十八年前年前,一九六六年的八月十八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了紅衛兵,從而讓真理部子弟匯成惡浪沖向社會及世界各個角落。這其實也是濫觴於二百年前的羅蠻主義運動興起的對近代開放精神的反動的一個高潮。所以它在世界各地產生了反響。至今,在二十一世紀已經過去四分之一之時,它們伴隨西方固有的文化,在後基督教社會的這個世界依然沒有過去。所以評述這個樂評的同時,我也要強調——美國的川普現象、川粉,臺灣的綠色的意識形態當先的反文化現象,都是世俗宗教化的西方思想——觀念化的Romantik運動的蕩漾餘波! 所以你的昏話導致的社會影響不是無害的。對此需要的是“啟蒙”——澄清、弄明白!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