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星期專訪》徐偉群︰民間反服貿 施壓藍委嚴把關
2013/07/31 06:42:21瀏覽183|回應0|推薦0

記者鄒景雯/專訪 2013.7.29

立法院二次臨時會今天召開,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會長、中原大學經濟法律系副教授徐偉群指出,民意代表對選民負責,不僅在服務,更在於他們在國會支持了甚麼政策?這些會影響其選民。公民團體未來將針對國民黨個別立委加強溝通,令其了解服務貿易協議的嚴重性。

 

1:服貿協議本週將正式進入議事攻防,民主平台最新的主張與因應是什麼?

徐偉群:一開始我們就理解這次的反服貿戰役,國會是最重要的戰場。早在六月二十四日,我們提出訴求,行政院在國會完成實質審議決議之前,不可啟動生效條款。這個施壓,後來看來是有效的。朝野立委達成協商,必須逐條逐項審議。這表示民間力量集結與施壓,是會有一定效用,雖然我們不敢太樂觀。

聚焦國會戰場  訴求程序內容

現在要進入國會議程,我們前一步提出的是反對逕付二讀,這點,我們在七月二十三日記者會上做了公布,現在的訊息看來,國會不會逕付二讀,會在委員會審查,只不過是聯席委員會。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進入國會之後,民間與各團體要如何對國會訴求,這分為兩個層次,一是程序面,二是實質面。

在程序面,我們主張,立法院針對每個產業必須個別召開至少一次公聽會,這個用意在於:召開公聽會之前,應該完備一個有意義的公聽會的前置動作。首先是:資訊的充分揭露。我們要求國會應要求行政院就服貿協議所涉及的各產業狀況、開放幅度、可能受到的影響,做出調查報告。這當然不是前陣子由中經院接受委託生產的所謂影響評估報告,那顯然是不夠的。至少要像這兩天由出版業界自己所提的產業調查報告那樣的深度才夠。其實,這是政府本來就該做的。

其次,必須給各產業吸收資訊的時間,然後進行討論。換言之,在國會的公聽會之前,就應該讓產業與勞工進入資訊的調查程序之中,積極參與。這也在補正這個協議從一開始的黑箱瑕疵。待這些程序完成後,才舉行國會公聽會。之後,國會才能進行實質審查。

納入人權清單 救濟機制立法

在內容上,我們有若干要求,第一,在協議中必須納入人權清單。就各別產業會涉及人權的部分,應該放入協議,或附條件,以立法的方式,確保人權、國安問題,才能通過。例如,對於醫療系統的開放,我們主張必須在確保醫療自主的前提下來處理。根本上我們認為由中資經營醫院,是醫療商品化的一大步,會危害醫療自主的權益。又如,公共照顧系統,開放中資經營將也會有同樣的危害,因此主張必須在實質問題上設限。此外,中資進入我們的金融、電信業,對國人最大危害是取得國人的金融資訊,或有機會監控國人的通訊,這些都必須事先防範。包括修法禁止這些情況產生。只有在這些前提完備之下,這些條款才有可能被通過。

 

2:你們有沒有試擬一些條文草案,提供公部門參考?

徐:民主平台很早就在討論這件事,例如影響評估報告,必須先立法,在有法制的情況下,來確定影響評估報告如何寫。我們計畫要做。這本是國會、政府該做的。此外,對於因此協議受衝擊的產業與勞工,他們受救濟的管道,或輔導的方式,也必須立法。不是像現在依靠行政命令,與靠畫大餅式的預算,來處理這件事情。因為,ECFA的經驗告訴我們,沒有法律依據的補償、救濟機制,是沒有效果的。

 

3:你們預判,未來最棘手的挑戰是什麼?

徐:在行動上,我們要面對的是政府的宣傳戰。大家都看到了,政府不斷透過它的資源,在媒體上單方地傳遞出一些消息,要來「消毒」。但這些官方說法不是空洞的保證,就是資訊的扭曲,例如江院長在回應美容美髮業擔心開放後工作會受到取代時說:必須投資六百萬元以上才能輸入兩個白領階層。其實,這個規定不是服貿協議的規定,而是早就有的大陸專業人士來台從事專業辦法的規定。服貿協議之中,令人擔心的是其容許跨國企業內部調動的這種管道,這就包括所謂的「專家」,也就是組織內擁有先進專業技術,對該組織的服務、研發、技術或管理擁有專業知識的人員,而且這專家不限擁有專門職業的證照。從這個定義來看,將來政府有可能說擁有美容美髮專業技術的人不是專家嗎?有可能說具有維修汽車技術的人他不是專家嗎?大家所擔心的是,透過這規範的細節而產生的威脅。但是江院長迴避了這協議的本身。

又如,陸委會刊登的廣告,所謂「十個壯大」。即使是經濟學的專家也說,任何經濟政策都有風險與不確定性,不可能有一個政策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這種宣傳,當然大家都覺得很可笑。

針對大家憂慮這不是真正的自由開放,因為中國本身就不是一個自由社會。陸委會則說,簽了服務貿易協議之後,因為有了明文規範,可以避免大陸的潛規則。這說法也讓人啼笑皆非。如果這國家是由潛規則來決定遊戲規則的,它就不是法治國家,而是人治國家,有何可能因為這紙協議就能令其由人治變成法治?

但是,這些官方說法,其能見度是高的。而在民間呢?我們發現,雖然人心惶惶,雖然關心的人日漸增多,但還是有很多人並不那麼清楚這衝擊的真實意義是甚麼?包括基層產業它們也尚未釐清自己可能受到的衝擊是甚麼?這些都是在服貿協議審議過程中,對民間非常不利的事情。所以,我們必須有更多機會讓基層了解服貿協議的內容與影響,這需要學者、民間團體一些針對基層的行動。這幾個禮拜,民主平台做過兩次社會調查,到立委選區去,一方面宣講,一方面接觸商家,去了解有多少是落在協議所包括的產業範圍之內,我們發覺大約八九成都是。可是多數的人並不清楚自己也被涵蓋在服貿協議中。這是一個警訊。如果我們沒辦法讓民間有足夠的了解,那這場戰役很可能就是由政府以其宣傳戰來決定最後的結果。所以我們很需要與勞工、產業界的朋友作溝通。

我們要讓這個協議不貿然過關,當然會要求在野黨嚴格把關,但是在野黨的總席次相加仍然是不夠的,所以我們也必須讓國民黨立委了解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民間團體接下來會針對個別的立委,國民黨有十九位立委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會發動民眾打電話,也可能到立委選區做社會調查去直接施壓。這麼做,有個重大意義。過去立委與地方的連結,多數取決於選民服務,而非政策。這次,透過與立委的對話,我們希望把民主政治的圖像做個變化,也讓台灣民主進入另個階段。也就是民意代表對選民負責,不僅在服務,更在於他們在國會支持了甚麼政策?做了甚麼立法決定?這些會影響其選民。這些,是我們對未來行動的設想。

院長角色關鍵 民團拜會溝通

我們也注意到立法院長王金平最近的一些談話,顯然他有意識到這事情對基層民眾的衝擊,我們知道他與基層的關係很深,我們會聯合一些團體適時地去拜會王院長,向他提供更多的資訊。王院長的態度,將會非常關鍵。

 

4:透過這次的社會實踐,有沒有也獲得一些回饋?

徐:現在看來,有些不同領域的團體,原本各自在不同的範疇內,關心這件事情,現在慢慢集結起來了。包括從二十七日、二十八日,直到八月九日臨時會結束,有來自不同的團體接力訴求。原來,我們認為很難動起來的勞工界,這次也有動作了,南部、北部工會的朋友,不但來響應週日的民主團結之夜,他們也反映,後續他們會集結更多的勞工來參與這件事。他們有他們自己的行動計畫,來對服貿協議發聲。

這是一個好的現象,當這些不同的團體能夠相互聲援的時候,接下來的工作就會比較有可能趨近大家的共同期待。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80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