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黃雀行動」:營救「六四」民運人士內幕
2012/06/04 23:39:38瀏覽285|回應0|推薦0

(大紀元記者李凡綜合報導)

「黃雀行動」(英語:Operation SiskinOperation Yellow Bird),是為1989年六四事件中秘密拯救、運送被通緝民運人士的行動代號。「黃雀行動」在19896月中下旬展開,直至1997年前才正式結束,共救出約300人。據悉,黃雀行動的細節極度敏感,迄今為止,許多涉及的人物、細節,一直沒有曝光。

「黃雀行動」

1989年,中共血腥鎮壓民運,「六四事件」後大肆搜捕民運人士。被喻為香港民主派元老的司徒華等人創立的支聯會,發起一個代號名為「黃雀行動」的拯救行動。司徒華生前接受訪談時透露,「黃雀行動」營救的民運人士達數百人,其中他親手所救的就是民運領袖吾爾開希柴玲,支聯會單單為救前者便用了六十萬元。 司徒華又暗示,能救出這麼多民運人士,其中一個原因是國內官吏貪污,及民運人士得到海內外支持。

「黃雀行動」於19896月下旬開始,至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結束,期間共有300多人透過該行動計劃逃離中國大陸,有四人犧牲,兩人被捕。

「每個步驟缺一不可」

1989613日,中共當局公佈通緝以「北高聯」為首的21名民運領袖名單,同時香港也為營救行動開始籌備並開展,吾爾開希、柴玲、封從德、陳一咨、蘇曉康等從翌月起陸續逃離中國境外,行動從沿海城市經香港中轉至其他國家。

198910月,兩名成員黎沛成和李龍慶在湛江執行救援王軍濤和陳子明的行動時,被中方人員逮捕及判刑,其後在陳達鉦等人的營救下獲釋,而陳達鉦後來也淡出黃雀行動。

據稱透過黃雀行動登陸香港的內地人,除民運人士外,也有解放軍和公安人員,其中一些軍人更身懷武器抵港。2011年,據司徒華自傳《大江東去》所述,「黃雀行動」是一個龐大的行動,由多個部份組成,「要成功拯救民運人士,每個步驟缺一不可」。

時勢造英雄

據港媒《前哨》雜誌披露,其實黃雀行動也很簡單,「六四」學潮時,許多天安門廣場的學生,都手執前往聲援的香港及海外大學生的名片,學運領袖們更多有海外記者、學者及聲援團體人士的名片,這就成了他們的救命符。 
   各種求救信息彙集於剛成立的支聯會,負責處理此事的岑建勳深感責任重大,能力有限,通過鄧光榮、高世昌找深有同感而又結識不少走私客的六哥陳達釭共襄義舉,支聯會更先後派出朱耀明、劉千石、李偉傑、陳錫錚(陳老闆)等加強陣容,成就了這批頂尖的香港英雄。 
   這批香港英雄固然有膽識,但並非三頭六臂。在這個金字塔頂尖的下面,是廣大的香港市民、學生、學者、記者、江湖走私客,以及眾多的大陸官員和群眾。他們都是無名英雄。沒有他們,成就不了黃雀行動

人性在發光

與中共統治的其他時期不同,「六四」前後的中國人主流,已沒有以往的互相出賣,人性在發光。北京學潮期間,政府癱瘓,公安無影,但北京社會井井有條,連小偷也罷工。至今保持低調的幕後英雄六哥陳達鉗,曾親自到大陸救出七十多人。他謙遜地認為自己並非有多大本事,行動中多次歷險,如有神助,都化險為夷。例如項小吉通關時,已被公安認出,但公安一轉念,還是放他一條生路。據稱柴玲逃亡數月,穿州過省,曾在軍營藏身,最終能逃到香港,並非黃雀行動的大手筆,而是人性的光輝在發揮作用。只有人性在發光,黨性在湮滅,中國就有希望。

名稱由來

1991年岑建勳在接受BBC訪問時提到中國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行動方被稱為「黃雀行動」。此為坊間廣為流傳的一個版本。20111月,黃雀行動策劃人之一陳達鐙,在支聯會主席司徒華病逝後,接受亞洲週刊訪問時透露,「黃雀行動」是華叔(司徒華)起的名。二十年來,社會上都誤以為「黃雀行動」出於「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陳達鉦作出否認。據司徒華自傳《大江東去》所述,「黃雀行動」似非出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的解釋是出自曹植詩《野田黃雀行》,詩說一隻黃雀被擒,幸得少年救援,寓意朋友被捕,自己想去拯救。 (北美晚間責任編輯:王惠芳)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651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