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什麼是老死?什麼叫做活著?
2010/12/23 09:03:39瀏覽346|回應0|推薦1

駱紳(台灣銀髮族協會副祕書長)

    99重陽前夕,《今周刊》特別製作了一個專題,醒目的標題,寫著「500萬老人潮來襲!台灣陷入人口負債時代,你該怎麼辦?」

    記者在文中說:「現在台灣有248萬名老人,但是15年後,老人將倍增為475萬人,占總人口的20.3相當於每5個人,就有1位老人!對整個社會與經濟將產生重大影響。快速增加的老人潮,像海嘯一般襲來,但是不論政府或個人,似乎都還未做好準備。」

    請問海嘯來的時候,除了逃命,還能做什麼準備? 3個多月前的914日,國民黨籍立委楊麗環在立法院召開公聽會,探討當末期病人生命將告終時,能否由親屬同意,撤除所有維生器具,讓病人有品質、有尊嚴的離開人世。不知道這是否就是我們所應該做好的準備?如果是的話,那也滿悲哀的。

    這也讓我想起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曾經接受《天下雜誌》林倖妃小姐訪問時提到:「科技發展到今天,醫生最大的問題不是病人要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死掉」柯文哲說:「老師都教我們以救人為天職,但沒教我們遇到不能救的病人該怎麼辦?因為心臟不好可以裝循環輔助器,肺臟不好可以裝呼吸器,…… 即使是垂死的病人也可以撐很久,死不了」。問題是,「死亡是什麼?怎樣才算活著?」這是他最近幾年最常思考的問題:醫生還是醫死?什麼時候該關掉葉克膜,讓病人走?台灣醫學院目前最需要的,就是這門生死學教育課。

    對「生死學」有興趣的朋友,我建議大家去讀一讀政大新聞系汪琪老師所寫的一篇文章〈醫祭〉(上網打關鍵字就行了),或許能給有高齡父母的朋友參考。

汪老師的文章有些段落讓人看了驚心動魄:

……母親走後,她和我的煎熬都告一段落。這裡我必須要說的是,生、老、病、死原為人生所必經,但貴為「現代人」,醫療延續了生命,卻也拖延了死亡,從而拖延了我們所承受的痛苦與折磨。

……抽痰會讓病人比較舒服;而一根管子在喉嚨裡不斷的扭動、插入、拔出的滋味是什麼?健康的我們,能忍受一根管子在我們的喉管每一小時這樣的進進出出嗎?

汪老師最後說:「由延長病人的痛苦轉而幫助他們得到更平靜的結束。或許有一天,讓所有醫科學生也體會插管的感受,這或許會是醫學訓練的第一步。」這話真是說到每個病患家屬的心坎裡頭呢。

而網路上另有一位穆景南女士以〈轉不息的愛:正視生命的最後一堂課〉為題,所寫追悼他父親的文章也很值得一讀。穆女士顯然是一位現代「孝女」,她一直陪伴到父親往生為止。在這個過程中,她親眼看著父親漸漸脫離紅塵世界,有許多飲食習慣好惡的改變,事後想起來,終於明瞭那是人生走向終點的徵兆。

穆女士說:「在老人家走後,才知道親子的愛之深,緣之重。才知道人生一世,受惠良多,親恩深重……。」也許在歲末年終,讀者們有興趣藉著我介紹的幾篇文章,深刻閱讀體會一下人生的真諦。假如妳是銀髮族,當更珍惜自己的健康身體與無憂歲月;如果你是年輕朋友,那麼除了珍惜自己的人生之外,也不妨想想,如何攙扶自己的父母,讓他們無病無痛的走完一生。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47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