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9/19 11:12:04瀏覽165|回應0|推薦0 | |
2015-08-28 〔記者張筱笛/台北報導〕 若總得票率低於40% 中國將「棄守」 馬英九總統剩下不到九個月的任期,兩岸關係將如何演變?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吳介民昨表示,九月夏張會、第十一次貨貿談判可能成為馬政府對中關係的最後一局,不過「一心回歸祖國」的馬英九,卸任前可能會想在對中政策上尋求突破。吳分析,馬是否「暴衝」,主要取決於明年選舉結果,及中國對選舉結果的態度;他認為若泛藍加總得票率低於四十%,中國可能乾脆棄守,此時馬因缺乏中國支援便會寧靜下台。 經濟民主連合昨舉辦「監督條例的錯誤示範─評海基海協的第十一次會談」座談會,吳介民表示,明年選後兩岸關係的轉變,可從兩個階段觀察起,一是從現在起到明年一月大選,二是選後新政府的交接期。 明年選後政權交接期 嚴防馬暴衝 吳介民說,馬政府執政能力與威信極低,而馬的政治行為卻由全民承擔,形成不對稱的權利與義務關係,因此,選後到新政府接手期間,「政權交接期」的道德危險與監督代理成本將大幅增加;馬英九為討好中國,恐在對中政策上尋求突破,甚至出現「暴衝」,「此階段最麻煩、最需要警戒」。 但馬能否如願以償?吳介民認為,「中國態度」是關鍵;中國態度的走向,取決於四項因素,包含明年大選的結果及中國對結果的在意程度、民進黨的表態、公民社會的反應與美國的態度。 吳介民分析,國民黨明年選舉很可能失去總統大位,又輸掉國會過半席次,若中國不願見到此一窘況,未來必有政治動作,替泛藍勢力加持;萬一最終泛藍加總得票率低於四十%,中國可能乾脆棄守,此時馬因缺乏中國支援,沒有多餘動作便寧靜下台。 除了明年大選因素,吳介民認為,中國亦在默默觀察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維持現狀」的說法如何落實,以及蔡英文能否概括承受國共之間簽訂的所有協議、接續馬未完成的貨貿與互設辦事處談判等。民進黨的表態,終將影響中國態度。 吳介民提醒,去年太陽花學運的爆發,阻止國共間的私相授受,顯示公民反應關係著兩岸局勢發展;而兩岸陸客中轉、軍事互信機制議題敏感,美國不可能袖手旁觀,因此,民(民進黨)共互動、民共國三邊關係、台美中三邊關係,都將成為馬是否「暴衝」的評估機制。當然,選後國民黨內部如何處理「馬英九問題」,勢必影響馬在卸任前的行為模式。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