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位大陸人的真心話
2009/02/27 08:57:04瀏覽888|回應0|推薦4

 澳門打工仔如是說:

中國大陸農民生活真實寫照(1)第一部分

我是在澳門打工人中國大陸民工。

說實在話,我在大陸生活,沒一點安全感,也沒一點快樂,人生就象一臺機器。為什麼有以上原因,大家請聽我說說,我所說的都是事實,我不希望浪費大家寶貴的時間。

我在廣東粵西某一農村長大,從小努力讀書,考上大學,然後出來工作,直至現在,大學四年本科畢業已工作6年,現在還是單身,也沒房子,一人就象是城市中一條狗,今天吃飽,不知明天還會發生什麼事,特別是在現在這個世紀金融海嘯之下,打工的飯碗,說沒就沒了。

我們的生活確實在苦,身體上的苦心靈上的苦,苦不堪言。從讀小學開始,我們老家粵西十年九旱,每年暑假,我都每天幫家干農活,其中挑水是我要面對的,挑水種菜,挑水種水稻等,一天要挑三四十回,挑一次是二個水桶,大約是八十斤(40KG)左右,也是與我的身重差不多,要走1000左右的路程,在過程要停下幾次休息十幾秒。因為我的父母老了,不方便挑水,所以挑水這項重要工作就落到我十幾歲的男孩了。每年二個月的暑假結束,我的臂上就要脫了幾次皮,並且人也曬黑了很多,瘦了很多。這樣的日子,經歷到高中,直到我上大學才結束。家中的父母,更在一年365天天起早貪黑,從不休息是忙啊。農村這樣的生活,大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中國大陸農民生活真實寫照(2)第二部分

我們家庭為了我能夠讀書,我從小學(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我家庭付出不少,我記得當時的每一學期的學費,就是我全家一年的收入。特別是到了高中,在學校寄宿,學費,生活費,更是壓得我父母苦不堪言,我每一個月從縣城回到農村,我的爸爸就要為我下一個月的生活到處借錢。雖然一個月僅150元左右,每天才5元的生活費,但150元對在農村靠種田為生的來說,簡直說是天文數字。因為根本沒什麼收入,平常就是種點菜賣十幾元錢,開學時交的學費,一般就是靠家裡養一頭豬賣了才能付得起。我記得,我每一個月回家,我爸有時因為借不到錢,在村口流淚。我讀三年的高中,我爸瘦了十幾斤,頭髮全部變白。我讀書的十一年,在沒考上大學前,已把家讀得一窮二白。

農村的苦,確實不能一言而盡。這一切的一切,並非是官方所報道的哪麼輕松與寫意。特別是當時的當官的,一切向學生伸手,亂收費很嚴重,縣裡的、鎮裡的、鄉裡的各種各樣開支,正常的,不正常的,全部伸手向農村收,反正農民是無錢無權無力反對,任人壓搾各種各樣的收費,更是把農村推向崩潰的邊緣。現在比過去好一點了,各種亂收費有所減少,但其它的腐敗,比以前更可怕,更厲害。比如現在,如果你超生沒錢交罰錢,干部可以把你的家房子給毀了,把一切值錢的東西拉走。炒菜用的鍋不能帶走,也要打破來當廢品賣,糧食也全部拉走,連老母雞也不放過,就象抗戰時期日本關東軍進村一樣,只是沒強姦及放火,其它的,比之不及。什麼人權?當你放屁。

中國大陸農民生活真實寫照(3)第三部分

經過十幾年的苦讀,終於考上大學。父母的付出,沒有白費。但讀四年的大學,也是在苦中渡過。我在大學。很少外出學校,因為我窮,不敢外出,衣服都是親戚送的過時的,不合時的,也沒錢,一分錢當二分來花,當時我的學費,是5000元一年,在廣州一個月的生活費是300元,一年下來,加上其實的費用,要一萬元一年這些錢,把家裡能變賣的東西都賣了,連最基本的種田使用的水牛,也賣了。有時口渴了,沒錢買水,就到水龍頭下面打開自來水就喝了,這是我常喝的,晚上餓了睡不覺,也是跑到洗水間喝一肚子的自來水,有一次,學校體檢,醫生對我說,你營養不良。我說:謝謝,我知道的,但我沒辦法,我會注意身體的。4萬多元的讀大學的費用,我工作之後,用三年才還清。什麼大學助學,什麼貸款,我沒關係,沒後台,這麼好的事,不給降到我的頭上。助學,獎學金,助學貸款,全部要有關係的,父母當官的給用了,我們從農村來的,一切的一切,只是畫餅充餓。大學生,意識可能強了,對追求自己的權利有更高的要求。但你到班主任家裡說,班主任的師奶,看你二手空空,就說班主任不在,連門都不開給你。在上課時說,班主任說,這事來辦公室說,到辦公室,班主任對你說:貸款,你有擔保人嗎,有城市裡有固定的工作嗎?問得我無地自容。現在的大學,比官場更腐敗,女大學生為了入D,可以到某某家過夜,為了什麼好處,送財送色的大把。中國這個社會的潛規則太可怕了。我們班就有一位女生,為當上什麼班團長之類的九品芝麻品,為了加入D,常常到某某家學習,最後肚子不知不覺大起來,最後也是不了了之。這一切的一切,也是為以後畢業後分配的問題。因為如果在上學過程中,當了什麼職務,以後要進入政府機關當公務員,有一定的優勢。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269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