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 2025/01/26 07:32:51瀏覽122|回應0|推薦0 | |
出版日期:2022/04/15 作者:張慶瑞 內容簡介 0是萬事萬物的起點,兩個00連在一起,就變成∞。0與0之間看起來也像兩個糾纏量子對,今天起,地球將由古典地球邁向量子地球,也將導引人類邁向無限可能的未來。祖先花了幾千年時間才由古典的世界的0開拓成寬廣的現在,全世界卻都剛開始由量子的0走向未來的量子∞!這是有史以來未有的良機,也是Q世代的獨有特權。 本書分三大篇,1.分別介紹基礎知識與歷史背景,2.目前的發展現況,3.未來的可能與必有的認識。由常識介紹量子科技的重要,所有人都要了解量子知識與常識,因為未來世界是量子生態環境。量子科學的許多概念與人類熟悉的現有世界確實不同,本書也嘗試在量子教育與遊戲,量子策略與人文及哲學方面引起的變化略加介紹。 【第二次量子科技革命】已經啟動,量子電腦、量子通訊與量子感應器的出現,進而將形成量子物聯網,這也是未來〔元宇宙〕的必要硬體架構。過去人類從自然中學習科學,利用已有材料創造多次工業革命改善人類生活。【第二次量子科技革命】中,人類進一步使用量子科學架構量子工程,製作出自然所沒有的材料與元件,組合出嶄新量子機器來造福人類!量子科技是要藉由科學、技術、工程、藝術與數學(STEAM)的跨領域整合才能真正全面發展。量子科技成熟後會由科技應用衝擊人文與哲學新思維,也將推動人類文明的再進化。廿一世紀的量子科技交響樂將會讓過去原有的各種知識獨奏為之相形失色。在由古典到量子世界的轉變過程中,積極參與才是唯一途徑,本書提供大眾一把打開量子科技大門的鑰匙,讓願意成為Q世代的現代公民參與宇宙大爆炸以來最盛大的科技盛宴。 作者簡介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量子計算及其應用,自旋電子學、拓樸絕緣體與二維電子系統的自旋傳輸、介觀尺寸磁性體的動態翻轉機制等,並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院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代理校長。張教授著名科普事蹟眾多,均領國內風氣之先,主要有首次在101大樓點燈拼出E=MC2,引起世界注目,從此啓動於每年12月31日跨年拼字。創建台大第一個物理文物廳,展示亞洲最早期考克饒夫─瓦耳頓型直線粒子加速器。專業領域方面,張慶瑞教授已發表280篇以上專業論文並獲得28個以上磁性相關專利。張教授曾擔任過亞洲磁性協會理事長,也曾任台灣磁性協會理事長及台灣物理學會理事長。目前擔任IBM-NTU Q hub主任,推動量子計算,積極加速培養新興跨領域人才,應用於新材料、新藥物合成、最佳化系統與財務金融領域,並創建台灣量子電腦暨資訊科技協會,擔任首任理事長。現任中原大學講座教授兼任量子資訊中心主任。 ◎量子技術有望接替半導體 成為下個護國神山? 幕後推手都要從他說起 為何日本NHK特地來台,採訪台大物理系? 時間回到2005年11月,時任台灣大學物理系主任張慶瑞推動的「台大物理文物廳-原子核物理」,在集合眾人努力一年多後,終於在台大校總區二號館正式亮相。這個文物廳重現了早在1934年,由時任台北帝國大學物理講座教授荒勝文策,在今天台大二號館同一地點,以自行打造的直線粒子加速器創下亞洲史上第一次、全世界第二次的核分裂實驗場景。1934年的這個成就震驚了日本科學界,不僅使荒勝被京都帝國大學延攬回日教學,也種下了日後荒勝為日本海軍秘密研製原子彈的種子。 2020年,日本NHK為了配合以荒勝文策為背景的電影《太陽之子》(太陽の子),製作了兩集特別節目,並特別為此來台採訪台大物理系,包括拍攝台大物理文物廳內展示的當年原尺寸同型加速器,及專訪張慶瑞教授。可以說,1934年由荒勝文策在台北帝大(日後的國立台灣大學)創下的亞洲首次核分裂實驗,在86年後把原子彈技術、台灣及台大物理系,全都連結在一起,還登上了NHK報導。 |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