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江雅綺/反紅媒、混合威脅與民主防衛機制
2019/06/24 09:07:00瀏覽156|回應0|推薦0

2019-06-24 台北科大智財所副教授

筆者今年4月至歐洲參加會議,針對網路平台假訊息流竄的法制策略,曾與歐盟COE(對抗混合式攻擊挑戰中心)人員討論,如何在中國與台灣的脈絡下,定義所謂「混合威脅」的概念。由於混合威脅的概念核心,就在於一國透過各種有形、無形的非武力手段,影響另一國家的政治或決策,其本身就充滿不確定性和灰色空間,要抓出一個明確的定義,委實困難。最終筆者提出《經濟學人》曾做過的中國「銳實力」專題與何清漣的「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一書,指出從媒體的資訊影響、與組織性人員交流的面向,或許較容易理解中國對台灣的影響。

不管是資訊戰、混合威脅或是銳實力,學理上的定論雖然仍待許多實證資料補充,但人們的日常生活感受卻十分真實且深刻。週末,時力立委黃國昌與網紅館長陳之漢所發動的「反紅媒、護民主」遊行,在風雨天仍然聚集許多熱血世代,正反映台灣社會對這種不確定威脅的焦慮。人們未必深刻理解,如何在保衛民主價值的同時、強化民主防禦機制,但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深以為傲的民主自由,已被敵人利用。

早在2018年,蔡英文總統在兩艘派里級巡防艦的成軍典禮上,就指出台灣正面臨與過去不同的安全挑戰;除了傳統上的軍事威脅,來自境外的非傳統威脅,特別是中國對台的「三戰」(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日益顯著。其後在2018年底台灣地方選舉後,美國主流媒體也有不少報導指出,北京正以更細膩、更難應對的非武力「混合戰」手法,影響台灣的民心動向。種種都說明,台灣確實處在中國威脅的前線,而至今台灣仍能維持民主自由的價值而不墜,實在難能可貴。

維持民主自由的價值,其難度不只體現在對外力威脅的抵抗,也在於對內部手段的努力。舉例來說,要防制假訊息,但法案仍待由立法院通過;不管是言論自由的辯論或是手段目的的合理性,都要經過民主體系的規則檢驗。換句話說,在打造民主防衛工事時,仍然堅持民主與法治的價值,以避免在清除「惡細胞」的同時,也把「正常健康」的細胞殺死。

所謂的「惡細胞」,就是意圖破壞民主法治、自由人權等核心價值的計畫性行動,人們都很清楚癌症的惡細胞對身體健康有害,但任何被治療的正常人,大概都不希望是以健康細胞的陪葬為代價。

或許有人會認為,過度堅持民主自由可能緩不濟急。但是,以筆者較熟悉的社群媒體與假訊息傳播的面向而論,從2016年美國大選、2017年英國脫歐、2018年的劍橋分析案…,人們警覺社群媒體的顛覆力量雖晚,但也立刻由法制面、教育面、加強要求數位平台、跨國合作…,進行許多防治工作。直到今年5月的歐盟國會大選,歐盟事後檢討認為,透過諸多努力與數位平台的配合,雖然仍然無法完全根除大規模的虛假訊息操作,但已有效遏止了外國勢力透過不實訊息影響選舉的力道。

因此,不管是反紅媒、銳實力或是混合威脅,對於民主法治體系的自我療癒能力,相信大家仍然可以樂觀以待。尤其台灣處於中國威脅的最前線,在壓力之下仍能堅持民主自由,這不但是台灣的驕傲,也將是可以向世界輸出的寶貴經驗。

反紅媒與言論自由 ---- 金莉妲

2019-06-24

我不贊同你,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楊照先生曾在2019410日,發表了一篇很令人深省的文章,其中提到支持言論自由的兩難。

我們都知道這個世上充滿價值的取捨,而這些價值的取捨又充滿了難處。台灣的言論自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鄭南榕先生犧牲和舊刑法100條修正前的黑歷史,才有今日政治異議的言論自由被賦予最嚴格違憲審查。

大多數的台灣人討厭中國,是因為中國不尊重民意和民主,然而卻對自己身邊蔡政府不尊重公投結果表達的民意的做法,視而不見。這現象其實很有意思。

如果不是因為這兩週的香港反送中活動,623的「反紅媒遊行」不知道是否還會有這麼多人參加?反紅媒遊行,或許就法律上而言,其名義正當性還不及用「聲援香港反送中」的名義。但因為這兩週的香港反送中遊行,讓台灣人在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氛圍下,或許出於同情、或許也有憤怒和恐懼,而決定用遊行向中國表態:「台灣不願意成為下一個香港」、「台灣不接受一國兩制」。

623的遊行在我看來,比較像是聲援香港,同時對中國表態。反對中國不尊重香港民意,但拿中國旁邊的小弟紅媒體開打,目的或許正確,但手段可能有爭議。畢竟反對不同政治意見的媒體發聲,會有言論自由踩線的議題。(作者為律師,台中市民)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2770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