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9/13 08:08:00瀏覽280|回應0|推薦0 | |
2016年11月23日 by 仲韋 曾有記者問李小龍:「你認為你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呢?」李小龍答曰:「我認為我是人類。我不想引經據典地說『孔子曰』,但『天下只一家』,只是碰巧每個人都有些不同而已。」看通世界的可以這樣回答,但對於「中國人」來說,要弄得通「族裔」和「國籍」的分別的確要花點功夫。最近一期「經濟學人」,便刊有名為「The upper Han」的文章,探討「中國人」的國族觀念到底所謂何事,可作為了解中國國族觀的粗淺入門。 大漢族主義 文章以銅鑼灣書店事件切入,李波持有英國護照,桂民海則擁有瑞典護照。按中國國籍法,假如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取得外國國籍,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但中國政府仍提出李波「首先是中國公民」的說法,桂民海則在央視上說「我雖然有瑞典國籍,但是我真切地感到我還是一個中國人,我的根還是在中國。」 文章轉而指出重點,種族是中國國族認同的核心思想,所謂「中國人」,實質是指漢族,中國國族主義,實際上是大漢族主義。漢族佔了全中國 92% 人口,有 12 億人之多,而在中國另外 1 億 1 千萬的族群,則被稱為少數民族,表面是「多少」,實質是「高下」之分。 雖然「漢人」的稱謂來自漢朝,但據香港大學中國歷史學家馮客(Frank Dikötter)稱,「現代漢族」建構於 20 世紀初。在過去 650 年中,現在中國的領土,實際有一半時間都是由非漢族人統治。中國史觀把清朝統治者視作「中國化」或「漢化」的滿洲人,近來研究卻顯示,滿洲人實際也保留了他們自身的語言和文化,清中國其實是廣闊的多族裔帝國。 為何要建構「漢人」觀念?全因清朝倒台後,中國新一代菁英,便遇上一大難題:中國幅員廣闊,各地有著不同的語言、傳統和信仰,如何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由於本身中國的宗族意識已十分強大,順水推舟,中國民族主義者發展出一個概念,就是所有的漢人在 5,000 年前都有著共同的祖先「黃帝」,大家都是炎黃子孫。自國民黨創立人孫中山,到今日中共,也是提倡「血濃於水」的思想。而因為中國境內的漢人比例極高,讓國籍和種族兩種不同的概念,在中國成可互相替換的詞彙。 少數民族屢受歧視 官方理論上是平等看待少數民族,甚至賦予他們某些特權,但實際上少數民族屢受歧視,他們的家園又受到漢族大舉移入,以致被邊緣化,例如在 1949 年漢族只佔新疆人口比例 4%,現時已提高到 42%;蒙古族現在亦只佔了內蒙古人口的 17%。新疆的維吾爾人或不能留長鬍鬚,穆斯林有時候不允許過齋戒月;內蒙古跟新疆的遊牧民族則被強迫定居;在西藏和新疆的學校,即使說普通話的人不多,大多仍要以普通話授課。 此外,中國的身分證上有註明族裔,西藏人與維吾爾人要入住其他地區的旅館時常被拒。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學者 Reza Hasmath 發現,少數民族僱員在北京即使教育程度較高也好,卻比漢人的工資要低,好工還是留給漢人。非漢族族群在中國頂多是被當作奇珍異物般保護,成為刻板印象,像雲南以少數民族文化為名,來興辦旅遊業,新疆烏魯木齊的一間博物館中,有一個名為「新疆的民族」的展覽,只有漢人是穿著現代服飾,烏茲別克裔中國人卻被標示著「喜歡戴各式各樣的小帽」;哈薩克裔中國人的生活則是「充滿歌曲和節奏」。 假若不是漢人樣貌或血統,要歸化成中國籍是非常困難,在 2010 年中國只有 1,448 人歸化入籍中國,人數上遠低於俄羅斯,甚至日本。不過,假若擁有漢人樣貌或血統,即使與中國無關,也會「被中國」,就像前美國駐北京大使駱家輝,多次被中媒批評他是華人卻只代表美國利益。例如尚有來自大馬的梁靜茹,她因為為李宗偉比賽失利而失望,被中國網民反問:「你還是不是中國人?」 在中國,當少數族裔問:「大家不都是中國人嗎?」,卻屢受歧視;當他們不想當中國人了,卻以分裂國家為由入罪;有些漢人或打從出世已經是他國公民,還是強迫他們認自己作中國人;本身是漢族又是中國公民的,口說愛國,每每又想移民到國外。很奇怪嗎?不奇怪,只要你掌握了「中國邏輯」。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