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載-大陸謎人辭明先生評謎文章
2006/11/17 05:58:27瀏覽442|回應2|推薦5
我的燈謎創作觀——十大自律禁忌

作者:辭明


  「少些辯論、多些實幹;少些爭吵、多些寬容;少些晦澀,多些明快」是我的從謎準則;「簡潔、明快、清新、奇巧」是創作核心理念。儘管我的謎離這些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我一直在恪守著這一信條努力著。  

  除了力戒當頭典、露春、直解、用字不規範、面有閒字等人所共知的謎病之外,我自己在燈謎創作中還有其他許多清規戒律。大概有以下十項:  

  一、少用生僻底材。一些掉書袋的謎材、生僻字少用。比如猜「易經一句」、「王大儒判詞一句」之類的謎,不是猜謎,而是在查謎。不做生僻字謎。多數人都不認識的字,做了給誰猜?  

  二、不做刁鑽謎。扣合太過複雜的謎不做。不利於普及。需要指出,做容易猜的謎,決不是降低燈謎的藝術性,既能保持別解或增損離合的巧妙又能讓普通讀者看懂,既讓謎人稱道又讓非謎人叫好,這是一種雅俗共賞的境界。而這樣的謎在浩蕩謎海中並不多。我一直認為限制燈謎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太艱深晦澀,讓太多的人猜不中,看不懂,即使給了謎底還是一頭霧水,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

  近幾年興起的洋洋灑灑長面「捉放曹謎」(吳凌濤妙喻),我不喜。這些長面抵消法謎作,已經沒有了當年「多情劍客無情劍(廣西)」的新奇和輕靈,似乎只剩下了凝重、繁瑣和斧鑿痕跡。  

  三、不做「無效別解」。當謎底即使不經過別解,也能夠從面或面的一部分推理出底,使作者對底的別解意圖流於形式,這就是「無效別解」。這是我的定義,此類謎目前很常見。舉例:養兒才知父母恩(四字常言)產生感情,看似別解無懈可擊,但要注意:即使不用別解,大家也不妨品位一下面和底的一致性。「養兒才知父母恩」不正有雙方「產生感情」的含義嗎?作者意圖是「產」作別解:「產了,才產生感情」,但這只是作者的一廂情願。又如:拍手之後離座位(歌名)掌聲響起來,「拍手」是不是就是「掌聲響起來」呢?!「之後離座位」去扣「起來」純屬作者做的無用功。再如「消防隊員嚴陣以待」扣「時刻準備著」,「嚴陣以待」不就是「時刻準備著」嗎?再如「齊頭並進唱聲和(CCTV欄目)同一首歌」,作者別解意在用「齊頭」扣「一首」,但,「唱聲和」不就是「同一首歌」嗎?這類謎給人的感覺是自做多情,腳趾暗動,故弄玄虛。  

  四、不做斷氣謎,堅決反對半拆拼半意會。我曾經在《春燈》上批判此類謎,引起了較長時間的一場紛爭。不喜歡轉義用於拆字。比如我有一謎:清水河邊鳥飛鳴(字)呵,有人就喜歡「燕飛鳴」,或者「雁飛鳴」!或許本意是為了增加「回互其辭」的迂迴,但卻多了畫蛇添足的累贅。

  五、少用俗套技法,比如見水就西湖,見木就思春,見人就雁斜,見厶就遠山,見豐就遠樹,拾人牙慧,味同嚼蠟,乏善可陳。第一個把女人比做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個蠢材,第三個就要算奴才了吧?除非把謎面煉的很有味道,離開「西湖」「雁斜」面就沒了意境或者意義,否則那就多動點腦子,另闢蹊徑吧。

  六、少作拆拼太亂的謎。雖然我很注重創作拆拼謎,但我並不喜歡把謎底大卸八塊,甚至細拆到筆畫,然後在謎面上東一口西一塊地生湊。增損離合地井然有序、輕靈灑脫才為上品。一些諸如一橫通過「改革」、「變化」得出一豎之類扣法,力戒之。

  七、不用「專業」技法,如千里、桃花扣馬之類,最惡相思扣豆、木、鳥,女扣口、瓦之類,為了讓燈謎走向群眾,請少些專業的東西吧!  

  八、不喜歡逐字相扣。最典型的是兩字扣兩字,如:辭明(年號)道光,初看字字有著落,別解到位,扣合嚴密,但是呆板之至,了然乏味。初學者為求別解,易作此類謎。但我要強調的是,在另外一些字數較多的面和底中,也有這種單字找單字的情況,我要求自己力避。  

  九、少用謎面別解。有種說法「謎面別解,就是倒吊」 ,我不認為這麼嚴重。但是感覺此類謎味道較差。張起南語:「蓋面用本義,底作別解,為謎之正格」。至於底無別解,僅僅別解在面的謎,則更不可取。  

  十、少做謎面乏味謎。謎面既沒有什麼意境美可言,也沒什麼積極意義所在,既沒有歷史典故契合,也沒有現實人事對應,只是單純為了拆拼謎底或者解釋別解後的謎底,而湊成一句似是而非的話為面,看似成文不逾規矩,實為生湊言之無物,不足取。  

  綜上所述,我做謎的核心理念是不做凝滯生澀的謎,求簡潔明快和不落俗套。固然自己的水平還有很大差距,但一直在堅持著自己的「約法三章」,至於做的能否有韻味、是否大氣、是否淵博、是否雅馴、是否優美、是否深刻,則要看自己修煉的道行了。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這些不屬病謎範疇,只是個人喜惡,決不強加於人。或許有人偏偏不以為然,比如就愛「斷氣謎」,就喜歡西湖、思春,那也不必強求改正,還是要允許百花齊放。甚至在當今謎刊中,也有不合以上約束的作品獲得過佳謎獎,這無可厚非。別人做了,我會從我認識角度出發善意指出,但別人不同意時,決不和人家抬槓。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敢於爭取勝利,也敢於逃!  

  還要指出的是,上述戒律中,本人也偶有犯戒。只有兩個原因:1、命題創作,「技窮」(法乃光)時,迫不得已而為之。2、謎面實在需要,用其他詞組,或因意境不美、意義不夠或因思路難有更妙更巧新意,而不得已為之。  

  如拙作:相知一生,日日夜夜總廝守(泊諢)智多星。轉義用了夕扣夜。這謎面世後接著就有謎友來信問我說:「辭明,你也做這樣的謎嗎?「轉義,的確不符合我的一貫風格。但權衡整個謎面味道和扣合新巧性後,我實在沒有智慧可以把謎面更換一字了,得過且過,還是保留了此面。  

  再如我另一謎,「春來北飛燕,一一入畫中(歌星)王傑」,春扣木,這樣的扣法在我的謎作中很少見,但是就謎面來說,用春是最佳選擇了——燕北飛,只有在春天。「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這裡」,這樣的風景入畫中應該是很美的。

  再囉嗦一句,以上只是自律。 辭明不敢、不能也沒資格給謎友定什麼框框子。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ce1220&aid=545186

 回應文章

逍遙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幾個因素
2006/11/17 07:42

觀念很好,這般年輕會有如此正確觀念,不外乎幾個因素:

一.環境問題-----在大陸,早期燈謎活動原本就盛行,雖然歷經文革一段沉寂.但是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不僅不再被管制,反而有鼓勵大鳴大放之意.因而各地謎社相繼成立,尤其沿海一帶.大鄉小鎮皆有謎社.每至三節,熱鬧紛紛.三節以外,也有其他各種官商合辦之謎事活動舉行,身處這種環境之下,想不被燈謎吸引,肯定是個二愣子居多.

一.觀念問題-----做燈謎,有些人只會東施效顰,依樣畫個葫蘆,卻未曾去探討燈謎藝術之美,不懂得欣賞前輩高人的優雅謎作,只圖敷衍交差了事,而不是用心去製謎.故雖然是資深謎人,卻難有佳作.

三.心態問題----文人相輕,自古而然.綜觀燈謎界,能夠虛心受教的,並不多見,多數人閉關自守,咸以為[燈謎是自己的好],因之,稍微受到負面評價,便覺忿忿不已,受到讚美時,便沾沾自喜,卻無視於評謎者對燈謎本身之認知如何,故時而可見三五好友互相取暖,進而得意忘形,有錯不知更改,日積月累,最後病謎纏身.

除了辭明之外,天涯,學余,兀鷹,老鷹,爐友,西游一番,榮霖,管維客,蟑螂才進等人,都是觀念不錯的年輕謎人[年紀大的就不用提啦],這群年輕人平時對燈謎就有極高的熱忱,咸信未來的燈謎,有了他們延續香火.還是有美好的遠景.


http://diamond03228.jeunesseglobal2.com/default.aspx

抱甕樓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看別人 想想自己
2006/11/17 05:59
原以為這篇文章的作者辭明先生,是大陸燈謎界的耆老前輩,前兩天再次翻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百年謎品"時才發現,原來辭先生生於一九七五年,剛過而立之年。
對於辭先生的謎風,百年謎品上是這麼寫的:
"謎靈活多變,面重鋪陳,意識超前,善於捕捉富於時代氣息的謎材.......................少用生僻的謎材,不作艱難晦澀的怪謎,不用冷典掛面。"
摘錄幾則辭先生被收進百年謎品一書中的謎作於下:
*憒金珠李肅說呂布(地理測繪名詞)平原示意圖
 註,面出三國演義回目,底句之"原"別解成呂布義父"丁原"之名,頓讀成平原/示/意圖
*識時務者為俊傑(商品冠牌號)佳能相機
*伯瑩東去雁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政治用語)解散議會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成語)妙語連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