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香港與中國有如高雄港區之與台灣,而台灣有二千三百萬人,它需要農、工產業來養活人口,要把香港模式移植台灣等於要把台灣的農、工產業趕去中國,會使台灣更加蕭條的原因。
2007/06/26 12:23:56瀏覽568|回應1|推薦2
香港模式思維必給台灣帶來災難

自從中國對台磁吸效應發酵,台灣內部就一直醞釀著以香港為模式的台灣經建思維,並被當權經濟官員所採納。連戰當行政院長時推行的亞太營運中心,即是香港模式經建的始作俑者。

因該計畫視中國為生產腹地,立刻引發台灣大型關鍵產業如石化、鋼鐵、電力等的連袂西進潮。產業空洞化、工人失業等憂慮隨之浮上檯面。李前總統當機立斷,以「戒急用忍」作了部份節制,但整個計畫之推行並未終止。一九九八、一九九九年引發的地雷股、銀行呆帳即與此有關。可以說是台灣嘗試香港模式經建的第一次失敗。第一次香港模式的失敗並未把台灣置之死地,因「戒急用忍」留住了部分高科技產業。

對此,親中的西進派學媒並不認輸,他們認為是戒急用忍使亞太營運中心計畫無法發揮應有功能,使其破功,並將地雷股等問題歸責戒急用忍之「鎖國政策」。政權輪替給了他們另一次嘗試的機會,「台灣可作為通往中國橋樑」的香港思維,在二○○○年再度躍上舞台,在「開放就會活化經濟」的理論掩飾下,政府採取了積極開放政策,大舉開放包括NB等高科技製造業赴中國投資,同時推出「全球運籌中心」的營運總部概念。雖然名稱不同,全球運籌其實與亞太營運是一對孿生兒,也是香港模式思維的一種產物。

只是七年下來,台灣的經濟不但未見起色,反而一落千丈,只見日益集中的對中國投資與對中國之依賴。投資中國越多,中國磁吸的力量越大,企業即只求規模之擴大,升級及研發創新卻被置之腦後。今日台灣由小龍龍頭掉至龍尾已是無可否認的現實,台灣還保有四%多的年經濟成長率,是因為有了本土派人士的反對,保留了幾項沒有開放對中國投資的產業,比李登輝時代更為開放的「積極開放」政策還是沒有成功,換言之,「香港模式」的經建第二次實驗再次歸於失敗。

為什麼香港模式不適合於台灣?香港是一個城市,香港之與中國有如高雄自由港區之與台灣,而台灣有二千三百萬人,它需要農、工產業來養活人口,要把香港模式移植台灣等於要把台灣的農、工產業趕去中國,這就是二次香港模式之經建只會使中國之磁力更加發揮,越使台灣更加蕭條的原因。

可悲的是,人常不能由過去的失敗得到教訓。基於意識形態之固執,不但硬拗不承認失敗,還要將失敗的原因張冠李戴,咒詛別人。最近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把過去二次「香港模式」在台灣實踐的失敗制式地歸責於「開放不夠」,痛批政府的「鎖國政策」外,又一次老生常談提出「全面開放西進中國」及「雙航圈、雙中心」的馬氏「經建藍圖」,幻想把台灣蛻變成為通往中國的外商跳板,國人的新絲路。他也以香港經濟因引進中國觀光客而起死回生為例,誓言要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到每年三百萬人。的確,香港自回歸中國後,大受「內地」之磁吸,經濟凋敝,終因北京施惠送進中國觀光客而稍微復甦。問題是,台灣經濟已淪落到如香港,非跪地求中國觀光客不可的地步嗎?

或許會吧!如果馬氏執政全面開放西進中國,台灣必會如九七後的香港,製造業完全撤出台灣。依馬氏構想,中國觀光客三百萬人就是為了來填補這一產業西進的窟窿。但請大家注意,三百萬人的中國觀光客絕對填補不了台灣產業西進的窟窿。況且,當台灣產業空洞化後,外商、台商還會將營運總部搬到中國,屆時台灣必淪落成為連香港都不如的邊陲海島。

香港模式在台灣的兩次嘗試都已證明是一場災難了,我們還要第三次嗎?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c3511&aid=1050421

 回應文章

tcan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蕭萬長當閣揆時,是「戒急用忍」政策的執行者;今者,積極推動「兩岸經濟共同市場」;經濟思維南轅北轍,不知是否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2007/06/29 12:16
設計什麼?

■ 蔡賢成

 

蕭萬長當閣揆時,是「戒急用忍」政策的執行者;今者,積極推動「兩岸經濟共同市場」;經濟思維南轅北轍,不知是否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國民黨的經濟政策,說穿了不過就是用主權去交換經濟利益。從藍營統派的思維來看,固然是「無可厚非」,但是,對絕大多數認同本土的台灣人,可就如同「自宮」了。我們真能自貶身價,僅做一頭追逐胡蘿蔔的騾子嗎?別忘了,還有個惡人正在揮舞著棍棒呀!國民黨只重視商人的利益,而輕忽勞工與農民之生計,根本是殺雞取卵、自欺欺人的伎倆。

蕭「總設計師」若真是振興台灣經濟的「救世主」,就應有正確的方向感。設計出一套即使沒有中國也能讓台灣茁壯的方案,讓台商自願回歸本土打拚,台灣的經濟轉型成功。而不是設計出商人大舉西進、農工窮途潦倒的政策,果真如此,「總設計師」將與「歷史罪人」劃上等號矣!(作者為退休新聞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