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需要王建民嗎?
2007/04/29 14:04:43瀏覽485|回應0|推薦2
前幾天上課,討論到複合媒體集團(conglomerate)進入運動賽事的現象,像是新聞集團、時代華納、迪士尼等等媒體企業,看準運動人口這個廣大市場有利可圖,因此以旗下各類媒體,例如報紙、有線無線電視、廣播、網路,擴大曝光率、增益廣告收入,多角化的經營獲得最多的收益……

很自然,王建民成為爭辯的主角,之所以爭辯,倒不是因為他的球技,而是社會風氣。怎麼會一個人的表現成為整個社會風氣的問題?有個學妹說出了許多人的心聲,「王建民的新聞太多了,被媒體炒作的太浮濫」,這句話沒錯,這也是社會、媒體一片歡欣鼓舞為國爭光之際的零星抗議聲音。

我心裡面也有相同的感覺,我知道,有人是因為王建民而了解棒球關心棒球,但有更多的人是因為媒體而喜歡上王建民這個人,或是有人因為大家都在討論而不得不關心王建民,當然還有更多人置身事外,「這對我來說又不重要」。其實這種感覺就好像是台灣政治,甚至可以換成任何事情,只要符合「媒體報導+社會風氣+某事件=事件爆炸」這個簡單到不行的公式,將「某事件」換為任何事情,「某事件」就會瘋狂爆發。

所以媒體塑造了一批不太懂政治的人、不太懂棒球的人去關心政治、關心棒球和王建民,但這股風氣有多強,沒有統計數字,但媒體的表現卻可以窺知一二,至少收視率說話了。這些都經由媒體塑造出來,但學妹的下一句話卻讓我有所省思,「但是我不太懂棒球就是了」。

我想這就是老師後來說的「文化認同」的問題。多少年前,所有人盯著黑白電視、半夜對著電視大吼、相互道恭喜,都是因為少棒;現在有了彩色電視有線電視衛星電視,讓「棒球是台灣國球」這句話延續到現在。

說是民族自尊心也好,是虛榮又自悲也好,大聯盟給了這麼樣一個舞台,野茂英雄成為亞洲人的第一個驕傲,鈴木一郎打開美國人的另一番眼界,日本媒體大陣仗出動數百名媒體記者只為了遠在西洋的大聯盟每場比賽的一個或是兩個日本球員,這難道不夠說明某種文化符號的凝聚力嗎?台灣也擁有類似的文化符號,只是還不夠強烈,但至少在加速擴大中。所謂的浮濫、炒作,應該是沒有內涵的創造新聞,但王建民卻是包含著多少認同力量與期待,甚至這股力量沒有台灣政治的噁爛,幾乎所有人口徑一致向外。

台灣不關心運動的人很多,多到無法想像外國人有多瘋狂於運動賽事,多到以為政治才是唯一國家大事,加官晉爵才是人生目標,多到意識形態一向駕馭於所有社會正常思維之上。歐美國家與日本的職業運動球員,有時社會地位高於其他達官貴人,運動新聞可以常常成為報紙頭條,電視轉播總是可見運動實況,澳洲的Saturday fever讓妳只要打開電視就是運動比賽;美國全國性的職業運動轉播單位多到台灣無法想像,例如YES, FOX, ESPN, ABC, MSNBC, CBS;歐洲足球聯賽、冠軍盃、歐洲盃讓歐洲足球聞名世界,甚至近幾年籃球水準都成為世界一流……例子還不夠多嗎?

不懂棒球就像是不懂政治一樣,可以成為公式的例外,也理所當然被允許,但沒有看到台灣棒球的內涵卻是台灣社會的遺憾。也許大聯盟利用了這股風潮從全世界吸金,但又如何?如果台灣也有這樣的運動風氣,或是也能夠創造獨特的台灣特色,告訴全世界「我們最行」,就算變成「妳利用我、我也利用妳」的相互競爭態勢,不比世界和平這種烏托邦幻想好,但至少也不會被壓榨。

台灣需要王建民嗎?可能不需要,但至少需要一股能夠依靠的文化認同或文化符號。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bnone&aid=92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