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煩惱橋補記
2006/07/11 10:29:40瀏覽621|回應0|推薦17

「無煩惱橋」補記

 

 有關前述「無煩惱橋之今昔」一文,在稱號由來部分,因年代久遠而傳說不一,該文僅就「交通」部分記述,承蒙「漁樵子」來文述說另一傳說,同樣極具參考價值,所以特別記錄於下。

 在馬公機場尚未興建之前,港底、城北、西溪3村附近水源豐沛,林木水草茂盛,甚至還有竹林存在。由於澎湖強勁的東北季風長達5-6個月,當季風來臨時,林間呼嘯而過的強風,不僅會產生陰風慘慘的自然「音效」,更會讓樹影給人有種「鬼影幢幢」的陰森感覺;加上附近人煙稀少,在「港底橋」尚未興建之前,行經該地者身歷其境時,無不感到毛骨聳然,並不自覺地加快腳步。

 另方面,「港底橋」周遭雖人煙罕見,但在西溪端卻有家「菜堂」(註一),憂心忡忡、急步通過「港底橋」的路人,每每在看到該菜堂後,隨即放下忐忑不安的心,安步當車地繼續行程,因而「無煩惱橋」之名不脛而走。

 

(註一)「菜堂」:似可通稱為「家庭式尼姑庵」,閩南語說法中的出家人(尼姑、和尚)祭祀居所(非寺廟);閩南語稱「吃素」(食素)為「吃菜」(食菜),食素的地方,即稱之為「菜堂」。

  另閩南語中的「ㄐ一ㄚ」,為「食」字的「語音」,非是今天常用的「吃」或「呷」字(呷字的閩南語音為「ㄏㄚ」,如「ㄏㄚ茶」,即喝茶);又閩南語的讀法常見倒唸法,如颱風唸成「風颱」,「素食」也就唸成「食素」囉!

 

寫于2006/07/11

( 在地生活高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ngo6&aid=34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