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煩惱橋的今昔
2006/07/10 10:08:17瀏覽636|回應0|推薦20

澎湖202號縣道路基路面拓寬改善工程可望於8月底前完工

「無煩惱橋」稱號訴說著港底、西溪二村間的交通史與居民塵封之記憶

 

 【前言】連接湖西鄉成功、西溪兩村的202號道路路基路面拓寬改善工程,可望於8月底前完工,提供鄉親更為便捷、舒適與安全的公路品質。而跨海築堤所堆砌成的新橋,更勾起港、西村民們塵封已久的一段「無煩惱橋」之記憶;細數港、西兩村間的交通史,歷代「無煩惱橋」數十年來雖各自肩負著不同的任務,但確確實實地不枉附近居民冠與「無煩惱」之稱號。

 

 △「202號縣道2K+900~4K+031.90路基路面拓寬改善工程」規劃甚久,該工程主要用以取代成功水庫壩頂公路,改善公路品質;但在民國861217開工後,即因各界反對聲浪不斷而停工,全案延宕至9073始正式申報復工,並預計於今年4月底前完工。

 連接湖西鄉成功(舊名港底)、西溪兩村的202號道路路基路面拓寬改善工程,(由湖西鄉成功村往西溪村方向,為一新闢路線,替代原成功水庫壩頂路段),工程雖歷經一波三折,但在「澎湖工務段」的努力協調與變更工程設計之下終於恢復施工。目前雖已完成路面基礎工程,但其它相關之管線埋設工作,卻因顧及各事業單位之執行速度而有所延宕,使得全部工程最快要到8月底前才能如期完工,並藉以提供鄉親更為便捷、舒適與安全的公路品質。

 

跨越港西二村潮間帶築路造橋

「無煩惱橋」之稱號不徑而走

 

 細數港、西兩村的交通史,早年兩村間原本為一潮間帶所阻隔,並無道路相連,居民往來除繞行至靠近大城北的「山線」外,也有利用退潮時刻直接跨越潮間帶。

 當時由港底往西溪方向的捷徑,除了要走走停停、跑跑跳跳地跨越潮間帶之外,還得要「爬山」(西溪的地勢較高);即使爬上了山,也還要腳踩滑不溜丟的溪石(早年機場尚未興建時,來自太武山脈的部份溪流由當地流入大海)。因此,經有關單位鑑於實際需求而築路造橋,改善交通後,港、西兩村間的人車往來,總算順暢了許多,居民們也不必再視潮汐情況而決定是否通行,更從此擺脫那種走走跳跳的歲月;所以當時的港、西村民,多戲稱道路中段的橋樑為「無煩惱橋」,即意喻往來交通再無煩惱。

 另在西溪端高地的溪流部份,當時也打造有一簡便橋樑跨越,在馬公機場尚未興建前,附近的地理環境優美,算得上是小橋流水、風光明媚,而無數當地的青年男女更喜歡相約於此談情說愛;所以,後來也經好事者戲謔該橋為「風騷橋」。從此之後,無煩惱橋與風騷橋之名不徑而走,而有關兩橋的閒情軼事也不在坊間不斷地傳聞述說,陪伴居民渡過無數寂寞的農村歲月與生活。

 

成功水庫跨越潮間帶築堤蓄水

壩頂道路變身為二代無煩惱橋

 

 成功水庫位於成功(港底已更名為成功)與西溪兩村間的潮間帶上,由於該區域正好位在兩半島之間,故而被選為蓄水良池,在海灣之內建長堤蓄水。該水庫肇建於民國61年,民國63年正式竣工,耗資5000餘萬,主要功能為提供公共給水;水庫集水面積達5.11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標高9公尺,最高洪水位標高10公尺,滿水位面積32公頃,總蓄水量約100萬立方公尺。

 該水庫壩型為混凝土動壩長度290公尺,堆石壩長度173公尺,壩頂標高11公尺,最大壩身高度10.5公尺,壩頂長度290公尺,壩頂寬度7.6公尺。儘管水庫以提供水源為主要功能,觀光設施並未列入考慮範圍;但路經該地,仍可看到堤外海瀾低淺,一洩千里,堤內碧波閃爍,翠光凝雲。

 此外,因舊有道路系統隨著水庫的完成而沉落「港底」,施工單位即利用壩頂公路銜接港、西兩村原有之道路,持續肩負著兩地的交通任務。當時的情況因道路變得更為寬廣,且水庫也提供可靠的水源,大幅改善諸多民生問題;因此,當舊無煩惱橋功成身退後,壩頂公路即順理成章地變身為第二代無煩惱橋,同時也記述著一段滄海桑田的道路工程演變史。

 

維護水源水質及水庫結構安全

工程單位再度施工築路造新橋

 

 成功水庫的落成啟用,近30年來頗為「成功」地提供鄉親更為便捷的道路交通,以及民生用水的主要水源。然而隨著現代科技與觀念的長足進步發展,有關單位為維護水源水質及水庫結構安全等因素,遂另案規劃路線及改善工程。其次為壩頂公路兩端均具危險彎道,行車安全堪虞;因此規劃路線改於水庫外側潮間帶的海堤道路,期能藉以提高公路品質。

 雖然該計畫開工後即因路線爭議而停工,其間更引起環保及生態保育團體群起抗議,甚至也有民意代表建議於東石至西溪間興建跨海橋等等提案;但全案仍在「公路局澎湖工務段」的努力協調與變更工程設計下恢復施工。

 其工程結構包括:一、兩孔20公尺長預力樑,660公尺海堤(含護欄)餘350公尺為兩側邊溝之路基路面。全寬18公尺,路面16公尺。二、路基結構則有A.潮間帶路段|海床最高水位+0.5公尺以下填530公分大塊石堤心料,上回填土及45公分厚碎石級配料,10公分厚密級配瀝青混凝土。B.非潮間帶路段-填土後上填45公分厚碎石級配料,10公分厚密級配瀝青混凝土。三、代辦台電

(含區處及輸變電工程處)、中華電信、自來水等4種管線。

 此外,完工後路面高度距滿潮之水面約5公尺(成功水庫最大洩洪量時,水面高度約1.5公尺)。而為顧及行車安全,工程兩端的道路彎道半徑均大於150公尺;路面坡度方面則修正至最大爬波度僅5%(原為7%),這些設計將可提供車輛駕駛更為寬廣的視野與行車動線,提昇行車安全與舒適的公路品質。另在鄰近的養殖魚塭及潮間帶方面,則於海堤下方配合預留涵洞,以利海水流通,藉以維護周遭環境之自然生態。

 由於該項工程所兼顧的多項功能與設計,大幅提昇了民生需求與交通安全品質;因此,儘管縣政府曾針對新橋舉辦徵名活動,並初步命名為「成功橋」,但在老一輩的兩村居民中,仍大多習慣將以「無煩惱橋」或「港西橋」稱呼,同時也為港、西兩村間的交通史做一歷史見證。

 

圖片說明:舊的無煩惱橋已沉落「港底」而不復見。

 

寫于2003/06/08

( 在地生活高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ngo6&aid=34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