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01 19:51:57瀏覽559|回應0|推薦2 | |
參訪砲台山之方式,若乘坐大眾運輸工具在蘇澳火車站下車,出車站右轉到底丁字路,仍右轉過花東線鐵道.遇台2省道,隨即向左轉過橋[過溪橋],右側有牌樓進入即為長安東巷,巷道底左邊東安宮有台階總計194階梯,階梯盡頭就是天君廟前方之髮夾彎,此處道路由此分左右兩車道,均可以通往砲台.若直接走石階上天君廟由右側方向直行盥洗室後方有階梯,即達觀景台,此為捷徑.在觀景台左側就是古砲台陣地,神社石燈籠位[盟誼綿長]碑前小徑下方處,翻越神社石燈籠小矮牆下台階,[金刀比羅社]石碑就在下方小平台,因無管理以致雜草叢生.於其道旁有一小路應可通往由台9省道105K處轉上之車道,因雜草叢生,也未攜帶除草刀來,不能砍除,故未探勘. 若自行開車者即可由台9省道105K轉彎處見天君廟與靈濟宮看板處右轉約3分鐘及抵達天君廟,在靈濟宮上方有小型停車場可供停車.砲台山標高只有65公尺,佇立砲台山,山不高但視野卻是一級棒.其位置是在西方 ,蘇澳港位於東面,兩相對.立於靈濟宮此地視野更勝一籌.若有好[攝]之徒,應會選擇此處拍攝日出東方紅海面吧? 時光的痕跡顯示出大清皇朝時此地山頭扼守蘇澳港口,中法戰爭時為砲擊制高點,為砲陣地,日據時期利用矮稜平台起造金刀比羅神社,象徵國力全面執行,光復後因民族情緒將神社毀損,留下全台所有神社遺留物最多的石燈籠.在改朝換代後亦利用平台改建成廟宇,較多數的是更名為[忠烈祠],未被鏟除或毀損的遺留之物即變成睹物懷思之有歷史之物或是處所,不同統治階段皆有,只不過是利用之觀點不同而已.[歷史]條件已成就,若以後代之觀點來檢視不同時空背景之見解,難有持平之論.藉歷史之經驗並記取教訓反省,但往往歷史一再重演,只是出場人物不同罷了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