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10 12:39:47瀏覽857|回應8|推薦123 | |
教授們常這般說著,也鼓勵著同學們: 『既然選擇了社會福利研究所,就該用心體驗不同的社會階層文化,因為社會福利的給予是沒有公義和道德的............』 這是句讓我百感交集,卻也百思不解的話! 某天,約了他校社會學系的女研究生同學,一起來趟『社會體驗』。 這趟體驗龍山寺週遭的特有文化,使我們兩個小女子思考了許多面向 ~ 我們兩人,手,緊緊牽著,深怕因擠迫而被扯散,不時地四目交接,默默傳遞心中的不安;雙手,越牽越緊。 沿著龍山寺前的廣州街右轉到康定路這一段,不到300公尺的路邊。 嗯!那真是個無法想像的社會底層。 那兒有5元的贓物買賣;有70歲的濃妝娼妓等門;有色老鬼不斷地詢價;有衣衫不整的流浪漢;許許多多的不良人類都聚在那兒,加上很多奇怪的味道雜錯一起 --- 形成一股股不是讓人舒服的怪異味,是人味,物味, 空間味。 令我疑惑的是:我們兩個小女子為什麼會如此驚恐?同伴說: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那種生活才會怕吧? (你認同她這說法嗎?) 我跟她說這不太對吧!因為如果換成是我們也沒經歷過的『上流社會』,為什麼那樣的排斥感和恐懼感就少了許多呢? 我想原因是:這是一種『社會排除』的排他性;也是某種被傳統形塑出的『刻板印象』吧!每個人所積累的社會資本,一直都是不公平的伴隨終身在發展。 涂爾幹這般說著:『貧窮永遠伴隨著道德墮落』。 貧窮與道德之間的關係,果真如此嗎?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