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16 09:35:42瀏覽609|回應0|推薦10 | |
曲名:《二泉映月》 二胡與樂隊 二泉映月 華彥鈞曲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最開始為無標題目音樂,是阿炳經過長期的修改演繹,結合自已坎坷的一生逐步發展形成,是我國民間音樂的精華之一,現已在國內外廣為流傳。 二泉映月: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經常在無錫二泉邊拉琴,創作此曲時已雙目失明,據阿炳的親友和鄰居們回憶,阿炳賣藝一天仍不得溫飽,深夜回歸小巷之際,常拉此曲,淒切哀怨,尤為動人。 阿炳的朋友陸墟曾這樣描寫過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時的情景:“大雪象鵝毛似的飄下來,對門的公園,被碎石亂玉,堆得面目全非。淒涼哀怨的二胡聲,從街頭傳來......只見一個蓬頭垢面的老媼用一根小竹竿牽著一個瞎子在公園路上從東向西而來,在慘澹的燈光下,我依稀認得就是阿炳夫婦倆。阿炳用右脅夾著小竹竿,背上背著一把琵琶,二胡掛在左肩,咿咿嗚嗚地拉著,在淅淅瘋瘋的飛雪中,發出淒厲欲絕的嫋嫋之音。” 這首曲子開始並無標題,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賣藝時並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稱做“自來腔”,他的鄰居們都叫它《依心曲》,後來在楊蔭瀏、曹安和錄音時聯想到無錫著名景點“二泉”而命名為《二泉映月》(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這時方定下曲譜。賀綠汀曾說:“《二泉映月》這個風雅的名字,其實與他的音樂是矛盾的。與其說音樂描寫了二泉映月的風景,不如說是深刻地抒發了瞎子阿炳自已的痛苦身世。” 1950年深秋,在無錫舉行的一次音樂會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後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1951年,天津人民廣播電臺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國慶時,中國對外文化協會又將此曲作為我國民族音樂的代表之一送給國際友人。從此,此曲在國內外廣泛流傳,並獲得很高評價。1985年,此曲在美國被灌成唱片,並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國樂曲中名列榜首。 後來,彭修文將此曲改編成民族器樂合奏曲;吳祖強改編成弦樂合奏曲;丁芷諾、何占豪改編為小提琴獨奏曲;丁善德改編成絃樂四重奏等等。中國唱片社曾將阿炳于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鋼絲錄音製成唱片,暢銷海內外。 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以及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顯示了中國二胡藝術的獨特魅力,它拓寬了二胡藝術的表現力,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 文引用阿湯的家 http://tw.myblog.yahoo.com/fong551/article?mid=2926 細說名曲<二泉映月> 我又想起二泉映月這首二胡的曲子,將它找出來分享。這是作家阿炳一生痛苦的出處全寫在音樂中,不朽的名曲就這樣讓世人一讀再讀,阿炳流不出淚水、說不出的苦,後人接著流,不需多說全懂了!!這曲子動入肺腑! 大家同聲一哭!發生事情有好的出處,結果不會太差! 每個人修煉的過程不同,一生說不出的苦淬煉出不朽名曲,阿炳耐過了,我認為阿炳是被時代選中的人,有的是被歷史選中的人。我認為~ 先看故事再聽阿炳的二泉映月,會更懂阿炳說的...阿炳兩行停不了的淚水細細訴說著甚麼... 來自中國民間街頭登上世界舞台的這首千古名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以及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顯示了中國二胡藝術的獨特魅力,它拓寬了二胡藝術的表現力,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 維基百科~ 阿炳一生經歷坎坷,時常隨心創作一些曲目,也並沒有名目,鄉人稱之為「依心曲」。1950年,當中央音樂學院的楊蔭瀏教授為其錄音時,眾人商議以二泉映月為題為此曲命名。二泉之名來自於人稱「天下第二泉」的無錫惠山泉水,這也是阿炳經常賣藝的地方。 該曲主題共分三個樂句,首句柔和舒緩,次句短小激蕩,三句柔中帶剛,表現心中無限悲涼之意。全曲採用變奏曲形式,將主題變奏五次,逐漸推入高潮。阿炳在演奏中大量應用綽注的手法,配合二胡的音色,成功營造出如泣如訴的氛圍。 該曲經閔惠芬等人的改編和演繹後,成為中國傳統音樂經典代表之一。據傳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在聆聽之後曾評價:「此曲只應跪聽」。 2007年,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也特別選用這首歌曲搭載。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