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17 05:10:38瀏覽5100|回應5|推薦59 | |
這一陣子隨著日本國寶級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到訪,台灣刮起了一股"安藤忠雄旋風"。
我想他受歡迎的程度,大概不會輸給剛從星光大道節目中退賽的楊宗緯吧!一場台北小巨蛋的萬人演講會,不但現場擠得坐無虛席,還有一萬多人在外面候補想進去咧!如果我沒有聽過他的名號,只看他進場的電視新聞畫面的話,還以為豬哥亮在台北小巨蛋復出登台作秀了呢!
第一次知道安藤忠雄的名字,是在1997年的時候。
Suntory Museum Osaka
我就在半信半疑的情形下按下了快門。(因為這棟博物館在造型及規模上都被旁邊的海遊館給比了下去。)
大阪海遊館 2000年第二次去日本前,在做行前準備功課時,在一本旅遊導覽書中,我再度發現了安藤忠雄的名字。書中詳細地介紹了設計東京都廳和富士電視台的丹下健三及代官山住宅群的槙文彥(紐約世貿中心雙子星大樓重建計劃及台北捷運雙子星大樓的建築設計師),但對於安藤忠雄僅只於順道帶過。而這三位正是日本建築界中獲得過建築界最高榮譽,有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之稱「普利茲克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得主。
東京都廳
Fuji TV
唉~真是不想認識他都不行!後來回到台灣後,有一陣子常看介紹世界各國建築的書籍。那時候正好”司馬遼太郎紀念館”落成,我看到NHK的影片介紹,對紀念館的內部挑高的設計留下深刻的印象;上網一查知道是安藤忠雄的作品,我這才開始正式認識他。 當過職業拳擊手的安藤忠雄,不是建築科班出身,也沒有經過正統訓練就成為專業的建築師,更添加了他自身的傳奇彩色。 喜歡旅行的他當年搭著西伯利亞鐵路,到歐陸各大城市遊歷,考察西方的建築物。據說,當年他帶的就是一台LEICA相機。只是回程在印度的時候,為了籌措盤纏把它變賣了。他也跟大部分的日本藝文界人仕一樣,對於印象派的畫家懷有孺慕之情,特別是莫內Claude Monet。這點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印象派的畫家都受到日本浮世繪畫風的影響。 我個人也很喜歡莫內Claude Monet,但不是因為他的作品!而是他創新的觀念和他的習慣。 因為當時照相技術已經被發明了,傳統的寫實畫家受到了空前的挑戰!必須要有所突破,所以莫內以入眼剎那間的印象來作畫,追求另一種「寫實」。而他作畫有一個習慣,會常在同一地點作畫,從日出畫到日落,從春天畫到冬天。因為我自己在拍照時也常會有一個習慣;從白天拍到晚上,從冬季拍夏季,從冷清無人拍到人群擁擠,從雨天拍到晴天。不過,我的目的跟他並不同!我是為了找到並拍出這地點最美的一刻,而他比較接近生活紀實和心情寫照。真不曉得安藤忠雄欣賞的是那一點呢? 安藤忠雄認為建築必須具備三要素:可靠的材料、簡單的幾何形式、自然。他的建築三大要素中「簡單的幾何形式」,這點要求和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是一樣的!不過,他所要求的「自然」和貝聿銘所追求的「光影」就有所差異了! 他所追求的「自然」,是將建物溶入或引入自然景觀,達到抹去自然和人工建物之間界線的和諧理想。 說了這麼多,安藤忠雄他在「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書中開場的一段話,是我看到過這麼多「紀行文學」中最棒的文章。 旅行,造就了人。 我仍舊探訪著世界上的城市,穿梭漫遊在大大小小的通路與街道,一再地行走、逗留在綿延不絕的巷弄裡而留下我的足跡。緊張與不安當中一個人迷失在不知名的地方,因著孤獨而感到嚴苛、迷惘,甚至不知所措。但總是能在那當中找出一條活路,順利地全身而退,並繼續邁向下一個旅程。 這麼說來,我的人生也可算是一段旅程吧。在沒有接受專門教育的狀況下而志向建築這件事情,就如同獨自在緊張與不安下迷失在一個陌生地方一樣。當然在那段路期間也遇到了上百甚至上千的人們,有時會得到他們的幫助、但有時卻僅僅擦身而過就不得不告別。快樂的時候當然也是有的。然而像現在這樣回過頭來看,我寧可將那視為是因著在那苦難當中以所得的體驗作為食糧,自己才得以一直生存到現在。往往在孤獨與不安、一個人在都市裡彷徨的時候,那樣的感覺便更明顯而具體地流露出來。 旅行是孤獨的,而且總會遇到一大堆沒有預期到的事。人生似乎也是一樣的吧。 旅行,也造就了建築家。 這一段經典的文字~不得不讓人對他另眼相看。而這正代表著旅行者踏上旅程,或他面對人生無懼的勇氣。 從2005年起,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辦的「安藤忠雄講解建築之旅」,每次網路一公告,高達160人的旅行團立刻爆滿;而今年實踐大學及東海大學也開始舉辦相關的參觀朝聖行程,更是未上演先轟動。還有許多國內的景觀及建築設計師自行組團去看安藤忠雄在世界各地的建築作品。
2000年5月我去表參道時所拍的「同潤會青山公寓」
在「同潤會青山公寓」原址興建的「表參道HILLS」,也是由安藤忠雄負責設計策劃的。2006年9月我再次前往表參道時所拍的。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