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10 16:21:57瀏覽3581|回應2|推薦2 | |
台聯台北市長候選人周玉蔻,今(8/8)針對馬市府「西區軸線翻轉政策」失敗,與地方人士進行面對面的座談。與會人士痛心指出,馬市府的都市更新政策,根本只是逼人民將土地買給財團。周玉蔻強烈譴責馬市府,只會坐在冷氣房內空想施工圖,從來沒有親身體察在地居民的需要,不僅抹滅在地文化與生機,更是浪費市民的納稅錢。 前中國生產力中心經理周傳甲說明,都市更新計畫中規定,在預定更新計畫區中,只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持有人同意進行更新,剩餘的三分之一土地就可強制徵收。但事實上,擁有大筆土地的持有者多是財團身分,小市民怎麼可能擁有如此大面積的土地。雖然改建後居民可以得到某部分地上物的持有,但最大獲利者還是財團。 對於馬市府強硬惡質的改造工程,萬華廣州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昭成,只有「傷痕累累」四個字形容。一條短短的廣州街人行道的改造,市府連通知都沒有通知,還是他在地上撿到傳單才知道要被改造了!更何況是艋舺公園的興建,完全只聽取所謂的專家學者的意見,在地居民完全沒有參與的空間,最後所得到的結果,就是讓更多的遊民聚集在公園內,讓艋舺附近的商圈商機更為低落。 不僅是萬華區面臨這種近乎暴力的改造行為,連位在中正區的華山社區也遭遇了類似狀況。華山社區發展協會負責人褚陳寶貴表示,她在今年五月份得知華山社區即將要被改造,而市府說明會已經在四月份就召開過,但身為市府所培訓社區規劃師的她,從未接獲說明會訊息,她好奇地詢問市府相關人員,卻只得到「有公佈在網站上」的答案,令她相當不解的是,這種與居民切身相關的訊息,市府居然未挨家挨戶通知,並邀請居民到現場開會,只隨性的公佈在網站上,連她如此關心社區發展的人都不知情,更何況是其他民眾,而最後又是誰去開會,決定社區的命運呢? 大同區建功里里長候選人蕭清文也提出圓環改造最大的失敗原因,問題就是在馬市府不聽取在地人的聲音,一個小吃攤位居然沒有擺放冰箱的地方,那食物的儲存不就成了最大問題,名設計師又如何?完全不能體會商家的需要。 西門徒步商圈發展協會代表沈沛緹也抨擊市府的施政盲點,她表示,馬市府自從在八年前改造西門商圈之後,就再也未關心西門商圈的硬體設施,現在商圈中的硬體都是靠著協會在經營維修,但協會缺錢,如果真要提升硬體,協會著實無法施力。但西門商圈現今不僅吸引台灣各地年輕人前往,也吸引了來自日本、香港等地的觀光客,尤其現在是暑假期間,人潮更是蜂擁而至,如果馬市府有心發展觀光,提升西門商圈的硬體設施,相信西門商圈一定會發展的更好。文史工作者黃啟東也痛斥馬市府,抹滅了台北的記憶與文化,難道就是馬市府的國際觀嗎? 台北市西門町全人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永銓也相當質疑馬市府的作法,他指出一個商圈發展的良好與否,主要關鍵就在於配套措施好壞與否。而管理辦法的確定與落實,便是計畫的基礎。以紅樓商圈來說,他早在五年前,就已向馬市府提出管理辦法,但永遠是在市場管理處、都市發展局與文化局三處之間互踢皮球,直到現在紅樓商圈都已經要閉幕了,管理辦法還是沒有下文! 台聯中正萬華市議員候選人杜淑觀痛心的說,經濟部商業司曾推出「一城鄉一特色」計畫,她曾主動到經濟部詢問萬華是否可以參加活動,經濟部對她表示,萬華其實是個相當有特色的地方,但是台北市的統籌分配款太多,實在無法幫助台北的區域發展,如果馬市府不願意關心萬華,萬華就只能被忽略,馬市府的「西區軸線翻轉」政策,只是個空頭支票。 周玉蔻表示,馬英九眼中的「西區軸線翻轉」,並非是保留在地文化特色,而是逼退庶民文化,引進家樂福、頂好、惠康等大賣場。大量引進國際連鎖賣場,就是馬市府口中所謂的與國際接軌嗎?西區軸線翻轉政策失敗,不僅是浪費了市府經費,最糟糕的是,抹滅了台北在地的記憶。如果政府不能傾聽民眾心聲、體察民眾需要,那麼政府還能做什麼?國際化不等於扼殺本土,沒有本土特色的台北,怎麼能成為國際都市。未來周玉蔻將到各社區召開座談會,傾聽居民需求,強化社區特色,讓台北活起來、美麗起來。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