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 [孔子周遊列國] 到 [親民黨宋楚瑜主席的走透透之旅] !!~
2006/11/16 23:04:25瀏覽493|回應0|推薦7

引用<親民論壇>
作者 小智


 從 [孔子周遊列國] 到 [親民黨宋楚瑜主席的走透透之旅] !!~文摘


這次親民黨宋楚瑜主席的參選台北市長,我認為兩大意義:
一、「選賢與能」,是否適用於我們國家。
二、藍綠對決的問題,在我們國家的首善之都能否被打破。

首先,我要強調,我並非有意把宋楚瑜主席對比成孔子,兩人所處的時空環境不
同,歷史定位不同,但是從事政治的熱誠與作為卻是如此相近,在學術思想上,
孔子是至聖先師,不過,他也是一個政治思想家,他從事政治活動的態度,是如
此的積極,如此的熱情,春秋時代的人民沒有 [媒體] 的煽惑,那時候的老百姓,
當然也不會覺得孔子是個愛做官的人。

曾經我特意針對這點質疑講學的老師:「為何一定得是孔子?為何不是他人?」
老師驚訝我的提問,他回答我:『孔子是因為「責任感」而出來求仕,求名和求
仕本是分不開的,[大位不可以智取!從政之人是要面對一家哭,或是一孤忠
呢?] 選擇面對一家哭而站出來的人,必須本身是有能力、學養和政治性格突出
的人,才能承擔如此重任!』

是的!看政治如果只是單從新聞事件或媒體的評論來看待的話,那麼,政治這種
東西有多麼膚淺啊!

宋楚瑜主席的走透透之旅,原本是非常低調的,因為媒體最初不報導「走透透之
旅」,我一開始也不會去細想宋楚瑜主席的用心為何?直到六月時趙建銘被關,
宋楚瑜主席和親民黨主推第一次罷免案,我重新看待我們國家人民的判斷力,以
及宋楚瑜主席他的能力、學養和政治性格,對於我們國家的影響力;到底我們國
家定義「政治家」時,是無作為、與民休息的人,還是積極、主動、熱情,站
出來承擔「政治責任」的人呢?

談孔子「周遊列國」前,必須先了解孔子從政的歷史記錄,孔子首倡平民教育,
是儒家的開山祖師,他是知識分子中 [出仕] 的最佳代表!

有關孔子生平,以下略述:
孔子處於春秋時代的魯國,魯國文化水準很高,地位也不同於其他的封建諸國,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一個武士,三歲時父親過世,由母親顏徵在撫育成人,顏氏
勤能,教導孔子許多生活的技能,母親本身的文化素養,配合魯國的高文化水
準,孔子自幼便耳濡目染,加上他的好學,到三十歲左右,孔子的學問已是遠近
馳名了!三十五歲時,孔子曾到齊國,齊景公兩度問政於孔子,並有意請孔子為
官,可惜中途又作罷!直到五十一歲時,孔子才出任魯國的 [中都宰] (相當於今
日的縣長),才短短一年的時間,便有顯著的政績,為人民所稱頌!孔子五十二歲
出任司空,不久改任 [大司寇] (等同於職掌今日的治安與司法),短短三年,政聲
卓著,有口皆碑,此時是孔子平生出仕的顛峰,不但在內政上展露孔子的長
才,在外交上也有驚人的膽識與魄力: 夾谷之會,在齊、魯兩國的會盟中,為魯
國取得 [弱國外交] 的勝利!孔子傑出的表現,甚至贏得當時執掌魯國國政的季孫
氏敬佩!之後,因為發生墮三都失敗的事和其他不愉快的事,於是孔子在五十
五歲的時候,他離開了祖國,帶領一群學生 [周遊列國] 期望能獲得其他諸侯國君
的任用,以施行他治國的理想!

綜觀孔子從政過程,三十歲以前,他致力於研究學問,積學以備經世;三十五歲
以後,他欣然接受任命為官,雖然孔子出仕時間很晚,期間也很短,但無論是
「中都宰」還是「大司寇」,都是一上任就政績斐然;無論是「內政」還是「外
交」,他都能駕輕就熟!雖然後來孔子因為和魯公與季氏發生閒隙而離開魯國,
但他的出仕之心不變,轉而以更積極主動的求仕方式 [周遊列國] 以求一展長才,
雖然經歷十四年的奔波,未得要領,但並不灰心,晚年回到魯國,他依然關心國
事,隨時準備 [出仕] ! 孔子的一生,可以說都是抱持著熱衷出仕的旺盛企圖
心! 孔子是一個積極、主動、熱誠、使命感極重的知識分子!

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在媒體選擇性報導之下,人民看不到未來,只看到國家仍
然在空轉,這次宋楚瑜主席參選台北市長,卻讓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未來,不一
樣的台北,宋楚瑜是一個熱情的人,當世情時局愈亂,宋楚瑜主席想為人民服務
的意願反而愈強烈;同為知識分子者,有人主張謀定而後動,遠離是非,對所處
的亂世,冷眼旁觀,甚至對宋楚瑜主席想為台北市民解決老問題的抱負,放話要
求勸退,這都不是個政治家應有的作為!

宋楚瑜主席透過 [走透透之旅],選擇直接和市民們面對面溝通,希望為 [市民服
務],這是他的熱情,也是他關心這塊土地的表現,更是他最近所提起 [市民主
義] 的極致表現;如果他是一個 [獨善其身,趨吉避凶式思考] 的人,那麼,也許
他為了保護自己,就不會選一條荊棘的路來走!

2004年是我們國家人民最不安痛苦的一年!藍綠對決之害,從政黨到人民無一倖
免,我親身的經歷,那時候,工作場合的老闆娘是 [扁迷],在工作中我常常頂撞
她,她也不斷拿泛藍的報紙給我看,要我冷靜思考,但是對於陳水扁、對於民進
黨的痛恨,每天上班的時段簡直是莫大的煎熬,直到老闆娘要前往加拿大,照顧
加拿大唸書的孩子時,我才有辦法讓自己不再因為顏色而選擇性思考。她在出國
前一天,特別在同事與家人面前,緊緊擁抱住我:「這裡,拜託妳了!妳多幫忙
我的先生好嗎?謝謝妳了!」當時的我,僵硬牽強的笑著,輕輕的點了點頭,那
晚,所有不看就無法入眠的政論節目,我完全看不下去,主持人又再批判什麼
呢?似乎已不是那麼重要了!藍綠對決從那一刻起,已被我所鄙棄!

宋楚瑜主席對國家、人民、政治從來不曾因為時空轉換的不同,服務人民的熱
情稍減,只想落實自己對政治的理想,那些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汲汲營營的政
客,不顧政治道德跑到他黨求取功名富貴,所關心熱衷的事情上面,一個是為了
人民,一個卻是為了自己個人。

所謂的政治評論者,以 [民調] 做為打擊他人的方式,那麼因為自己的私心,把媒
體機器公器私用,企圖影響人民的判斷,這和當初2000年總統大選時,公布假民
調的馬英九,而影響了相信民調的 [老實型] 人民,一再造成真正有能力的人,無
法出來好好的為人民服務,而再次讓 [無能的政客] 當選的話,那麼,那些以政治
評論來左右人民投票的知識分子,為了捧一個無能的政客上台,卻讓人民深受其
害,不也是一種誤國誤民的行為嗎?

民主制度下的選舉,難道是針對 [棄保某人] 而去投出一票的嗎? 還是把[民調] 當
作 [先知、預言] ,拜民調而選擇性投票,對於建立在民主制度下的選舉,能說
這是一個民主國家嗎? 那些以 [民調] 作為評論基礎的政治評論者,能算是一個公
平正義的政治評論者嗎?

城市如何壯大,城市又是如何凋零?我們面臨全球化的趨勢,城市的競爭已不再
只局限於國內,在全球化的趨勢之下,城市之間的競爭,已升高成為國家與國家
之間的城市競爭!要拉起台北,讓台北成為台灣的國際窗口,八年的建設如果只
停留在「看不到的地方」,這種虛無的台北政績,又如何能讓台北成為「全球城
市」呢?在「90%的秘密」一書中,提到宋省長當年所帶領的省府團隊是一個
[高效團隊],甚至把宋朝岳飛所帶領的 [岳家軍]相提並論,省府團隊所得到的評
價有五特徵:(一)凝聚力強、(二)有紀律、(三)效率高、(四)價值觀一致、(五)績
效共創。用企業戰略管理的『團隊理論』來評析,完全符合『高效團隊』的標
準,這種成就,在當前政壇極為罕見。因此,也只有讓宋楚瑜主席帶領著驃悍幹
練的省府團隊進駐台北市,才能完成驚人且看得到的成果,讓台北市提升成為
「全球城市」!

最重要的,一座偉大的城市必須獲得居民團結一心的認同,而且是獨一無二的強
烈支持,這樣的城市才可能長長久久,也唯有心中無藍綠,抱著「市民主義」的
宋楚瑜主席才做得到不分藍綠,市民有問題,不分顏色一律服務到家!

春秋時代孔子求仕的對象是 [各國國君] ,而現代是一個民主的時代,對象已改為
[人民] ;一個施政能力優秀的人,一個在意人民生活始終熱情不減的人,難道不
是人民該選擇的政治領導人嗎?把票投給那位最有施政能力的人,讓市民的生活
改善變更好,「選賢與能」不正是民主制度下,對人民最有利的事嗎?

~95/11/14~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ipeiblog&aid=544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