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愛來台 異鄉操勞過一生
2009/07/13 22:33:23瀏覽1010|回應0|推薦3

【本報記者陳秋雲】

影中人:趙明瑤、陳軍

地點:台中市

照片提供者:陳軍

「要跟緊一點喔」,趙明瑤的背上是小兒子,右手牽著次子陳軍,聲聲叮囑就怕他沒跟上;此刻,忙碌的雙手同時還挽著菜籃、提著裝有麵粉的鐵桶,在穿越平交道時的一個回眸,被老公陳源澤拍下這難忘的剎那。

她盤算著省下來的配給麵粉,賣掉應該可以換些日用品吧!

國共內戰 粉碎愛情美夢

照片中的趙明瑤已成追憶,她是廣東合浦商人的掌上明珠,念中學時與老師陳源澤自由戀愛,結婚生子。結婚前,富商的父母堅決反對女兒「下」嫁農家出身窮老師,但趙明瑤不為所動,選擇為愛離家,原以為從此能圓愛情的夢,沒想到夢被國共內戰給打破了。

一九四九年國共戰火正熾,在廣東石康中學教書的陳源澤滿腔熱血,決心從軍,趙明瑤認命,帶著剛出生的大兒子隨丈夫的部隊渡海來台,住在台中,成為她終生停留的異鄉。

鐵桶菜籃 千金變女強人

陳軍回憶說,那時母親每天須越過台中市旱溪街的平交道,到另一頭的市場買菜,不放心留他在家,總是背襁褓中的弟弟,一手提鐵桶,一手拿菜籃,他也亦步亦趨地跟著母親,「為了生活,母親成了『女強人』,清麗的臉龐也多了滄桑。」

他說,母親拿的鐵桶,裝著一家人每月節省下來的配給麵粉,拿到市集賣了換日用品。當時全家六口全靠父親陳源澤微薄的薪餉養家,住在台中市的紅棉社區。

六十歲的陳軍說,早期紅棉新村是部隊駐紮時克難砌的土屋,竹子剖半交叉鋪成屋頂,下雨時,水會大量滲進屋內,房子也沒隔音效果,隔壁鄰居講話,這邊聽得一清二楚,所以村子裡幾乎沒有秘密,這樣的屋子住了近廿年才改建,變成水泥磚牆屋。

眷村童趣 麵粉袋大內褲

由於物資匱乏,情勢緊張,陳軍印象中,村裡孩子多是穿美援麵粉袋做的大內褲,褲檔就是中美握手圖樣;但大夥兒照樣玩紙牌、跳格子,那個生活艱困的年代有著說不完的童趣。

陳軍說,父親好客,家裡宛如朋友之間的聚會所,每到假日常來了十餘位軍中袍澤,從中餐吃到晚餐,地板隨便鋪上硬紙板、行軍床,晚上倒頭就睡,那是同鄉互相取暖、彼此慰藉。偶爾同袍會湊點錢,但要餵飽滿屋子的人,父親得更賣力筆耕投稿,光是投稿用的筆名印章就放滿餅乾盒,算算有百來個,可見投稿之勤。

慈母過勞 早逝令人不捨

陳軍說,孩子繳不起學費,父親還曾到隔壁村子借高利貸。父親雖把他取名為「軍」,但兄弟想從軍時,文人從軍的父親卻說:「不要吧,太苦了!」

陳軍記得,母親上市場時,除了手上提桶提籃,攜小背幼的,手裡還常拿著父親的稿件順便投遞。當時是戒嚴時代,郵件必須在信封上截一斜角,好讓郵務人員檢查驗證。

他總認為,母親可能因養兒育女、操勞持家而積勞成疾早逝,令他滿是不捨。

老家拆了 回憶消逝風裡

現在的台中市紅棉社區已封村,破落的模樣讓人看了不勝欷歔。幾年前陳軍等一群眷村長大的孩子在村裡「辦桌」,吆喝昔日玩伴,請來幾位碩果僅存的村中長輩,不醉不歸。紅棉今年六月開始全拆除,這一九四九的眷村記憶即將消逝在風中。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ichungshen&aid=313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