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佳妤/大里報導】
台中縣修平技術學院學生陳宗蔚從小自學泥塑神像,一度被師長認為「不正常」,但他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現已將神像捏得栩栩如生,他還向廟宇毛遂自薦,作品被鹿港永安宮、魯班工會等採用,還有骨董店特地向他訂製魁斗星君神像,連他自己都說意想不到!
21歲的陳宗蔚在彰化縣鹿港鎮長大,從小和擔任乩童的祖父同住,耳濡目染下對宗教藝術產生濃厚興趣。
他笑說,小學美勞課捏紙黏土,同學捏的都是家人、小動物,只有他捏神像,老師看到很意外,後來又發現他書包裡帶的玩具都是小神像,認為他太不正常,還通知父母關切。
父母從此禁止,陳宗蔚仍偷偷收藏小神像,後來被媽媽發現,當場傷心哭泣,但他不曾放棄興趣,高一開始鑽研泥塑神像,買來陶土、壓克力顏料等材料自學捏關公、太上老君、三太子等各種神明。
陳宗蔚無師自通,過程中雖遇困難、失敗品達三分之二,終於練就好手藝,作品表情豐富、生動逼真,他去年11月主動將作品「曾大老」送給鹿港永安宮,廟方大為讚賞,把他的作品開光後放在廟內供奉,作品被肯定後,他也受到家人贊同。
他也趁著在藝品店打工,徵求老闆同意寄賣作品,陸續賣出10件,最近還有骨董店以7000元向他訂做魁斗星君像。
他上周還拿了自己捏的魯班像,到鹿港魯班工會會長家毛遂自薦,也受青睞,決定在工會每年的「魯班公宴」上展出,使他成為參展作者中最年輕的一位。
「宗教藝術也是應傳承的文化!」陳宗蔚認為,夢想要趁年輕時實踐,近來修平技術學院將邀他在學校開展,他也準備拜雕塑家游正義為師,立志成為民俗藝術家。
【2009/03/21 聯合報】
限於字數,無法把他一路上所有精采的過程呈現,有點可惜。其實我想說的是,他的精神和作品意境讓我很感動。
小時候大家捏紙黏土都是捏爸爸媽媽、小海豚、小狗小貓,只有陳宗蔚捏的是小神像,老師看到後一驚非同小可。加上平常小男生帶玩具,帶的都是四驅車等「正常」玩具,只有他帶的是塑膠小神像。老師於是通知父母關切。
陳宗蔚爸媽於是把他接回家住,並禁止他收集神像,怕他步上祖父後塵,成為他們眼中「沒有前途」的乩童。但爸媽買玩具給他、要他跟鄰居一起玩,他都興趣缺缺。他依然偷偷收藏神像玩具,放在一個箱子裡面。有天媽媽發現了,一打開箱子看到全部都是神像,當場哭了出來!
從小愛畫畫(畫神明!)的他,國中在家人要求下學水墨山水,越畫越覺得不耐,高一時開始偷偷研究泥塑神像。他到處查資料、詢問佛具行,後來研究出,做泥塑雕像前都必須用木棍包裹紗布、麻布和稻草等當作支架,才裹上陶土,這樣才不會容易斷裂。捏好形狀後必須陰乾30天,才可以上色。他還花了很多錢買金箔貼上去,過程失敗好幾次(好貴),捏出第一座金光閃閃的作品──王爺。過程中所有材料費加起來共6、7萬元。
他在藝品店寄賣時,賣出的第一件作品是「虎爺」,客人很喜歡,結帳時問他:「作者是誰?想請他幫我落款。」陳宗蔚說:「好啊,我幫你落款!」客人還嚇了一跳:「怎麼會是你?」
到目前他成功的作品約30件,失敗的卻達6、70件。每件作品都有不同的表情和姿態,非常生動。在聖嚴法師圓寂後,他捏了一尊手執蓮花、托腮沉思的「肉身濟公」(照片最右邊的一尊)。他說,他想起高中時有個每天一起搭車的同學,某天這位同學突然沒去撘車,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在跟別人玩鬧時不小心被刺死了。他於是體會到人生苦短,生命就像作品呈現的「肉身」一樣脆弱,因此必須把握當下,讓人生像美麗的蓮一樣綻放,在人間留下一些美好。
為什麼他常常毛遂自薦?把作品送給永安宮、魯班工會,還主動要求在店裡寄賣。他說:「希望自己的成就能讓別人看到。」他從父母的經驗得到啟示:夢想要趁年輕時努力實踐、而不要等將來後悔。陳宗蔚的媽媽直到高中前在跆拳道表現都很優秀,得了許多獎項。後來卻因家庭因素無法繼續逐夢,常常後悔18歲就結婚。爸爸年輕時同樣也有夢想,後來卻也無法實現。
有人聽到他個故事後有感而發的說「現在很多怪怪的大學生」。而我從他身上看到一個年輕人對夢想的熱情和執著,以及投注在保存傳統宗教文化藝術的心思。他作品不只有神韻、有姿態,還有深刻的意境。我更佩服他勇於行銷自己、替自己爭取機會!
看到他的精神,忍不住讓人反思:自己是否也能有像他一樣的堅持和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