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防盜器監控 蘇花改隧道全都錄
2013/07/09 18:53:04瀏覽1878|回應0|推薦0

圖: 蘇花改工程處在觀音隧道內設置主動式RFID系統,電腦螢幕即時監控隧道內人車動向,首創全台之先。記者簡榮輝/攝影

蘇花改觀音隧道工程因為隧道距離長、施工面多,施工人車走到那裡,無法完全掌控。蘇花改工程處最近把經常使用於商場防盜的無線射頻辨識系統 (RFID)運用在隧道內,人員、車輛在隧道哪個位置,電腦螢幕上顯露無遺。

「這是國內隧道工程首創的一大進步。」蘇花改工程處處長邵厚潔強調,隧道施工管制措施從人工翻牌進化到數位監控,對於長隧道施工環境的防災工作有顯著的功效,原本只建構在舊北迴施工便道的RFID 接收器,一個多月前擴充到3個橫坑與主隧道,未來可望成為國內隧道工程的制式管制系統。

工程科科長張林隆解釋RFID的原理,與商場防盜系統的差別只在於商場防盜器是被動式,未結帳商品走過防盜門才會被感應,而蘇花改的感應卡則是主動發射頻率,由隧道內接收器將資訊傳回電腦,並顯示位置。

張林隆表示,蘇花改觀音隧道借道舊北迴隧道做施工便道,超過10公里的隧道內有3個橫坑與11個工作面,人、車出入頻繁,過去在隧道進出口翻牌子的管制措施,無法確切掌握人車在隧道的位置,因此去年花了1千萬元,以RFID建構「隧道施工人員車輛機具安全管控定位系統」。

「幾輛車在隧道內哪個位置?車上是誰?螢幕上一目了然。」張林隆指出,過去工程車要進入隧道前,必須下車翻牌子或登記姓名,如今有主動式RFID,不但知道多少人進入隧道,連人員姓名、位置都完整呈現,彷彿施工隧道的簡易行控中心,炸藥開炸時,更可監控有無人員仍待在危險作業區,避免工安意外。

目前,蘇花改觀音隧道內共有64組接收器,以400至500公尺彼此相鄰,隧道內的坑夫、工程師與工程車輛都配發一張RFID感應卡,目前已發出500份,臨時訪客也必須在隧道口檢查哨登記時領取感應卡,才可進入,讓檢查哨人員能嚴密地監控幾公里深的隧道內人車位置,確保人員安全進出。

資料來源: 聯合新聞網 2013/7/7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7907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