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管局:港有天時、地利、人和發展NFC
2013/07/04 00:38:58瀏覽56|回應0|推薦0

  一「嘟」交易,對港人來說太普通,但大部分人只會想到「八達通」,而近日市場湧現近場通訊(NFC)支付,NFC這3個英文字,對港人而言,則只為略有所聞。不過其實相關技術已在外國大力推行,亞洲區中,新加坡政府已領先由政府主導推動NFC的發展,前年亦已經在全國作出多方面的應用,而本港實屬初哥。

NFC技術曾於英國推行失敗

  NFC全寫為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種可在短距離內傳送資料的高頻無線通訊技術。此技術與藍牙相似,但NFC強調短距離,穩定性及安全性都較好,與其他裝置連線亦較快。現時不少新型的手機都內置NFC功能,包括近來受市場熱捧的三星及HTC手機,而在外國,不少公司都研究將NFC手機當成電子錢包,情況就如本港使用「八達通」一樣,當中Google亦有研發電子錢包系統Google Wallet,只要在手機安裝應用程式,用家可以直接管理自己的銀行信用卡帳戶,並直接以手機當信用卡用,對準付款裝罝,一「嘟」就交易。

  現時美國、法國、台灣及新加坡亦有推行有關技術,但亦有失敗的個案。倫敦曾推出NFC的測試計劃,就曾因反應一般,而暫停推行。

  雖然NFC說來陌生,其實目前不少智能電話及平板電腦差不多都擁有NFC功能,各大銀行亦爭相開始推出流動銀行及相關的付款方案,「電子錢包」此詞匯亦開流行起來,連地鐵廣告版上亦加有NFC技術,讓你走過「嘟一嘟」就可得到資訊,NFC越來越讓港人熟悉。

圖: 金管局金融基建發展主管李樹培希望令本港成為地區性支付樞紐。 (Dennis攝)

  金管局去年中提出「香港近場通訊(NFC)流動支付基建的顧問研究報告」,委託國際顧問研究報告,訪問19間持份者,發現本港2002至2012年間,非現金支付佔總支付金額由45%升至70%,當中85%為非接觸付款,例如利用「八達通」的支付工具,反映本港使用非接觸方式付款有信心,而手提電話滲透率達220%,即每人擁有多於一部手提電話,而今年有近場通訊(NFC)功能的智能手機滲透率亦達40%,金管局金融基建發展主管李樹培接受《經濟通通訊社》訪問時表示,「此為天時、地利、人和,適時在港發展近場通訊。」

金管局:銀公正研究優化措施,料8-9月可發放業界參考

  如此方便的技術,總惹來市場關心的保安問題,李樹培亦尤為關注此點,並積極向市場強調NFC的安全性。他指,採用NFC的手機,會加入保安原件,將資料加密,而目前會先以小額交易試行,希望在提供便利同時,與保安之間取得平衡,而成立小組優化措施,同時研究如何將措施變得更適合香港,制定共同指引及標準,預計8-9月可發放業界參考落實。

專家:交易或有數據遺留手機,增資料洩漏危機

  不過,最近英國有網絡保安專家警告,這類非接觸式信用卡可能存在極大漏洞,令到不法份子只需要一部手機,便可以輕易取得信用卡號碼和個人資料。

  據英國《星期日郵報》報道,記者曾親自在人多擠逼的車廂進行測試,將手機移近一名男士的褲袋,試圖讀取錢包中非接觸式信用卡的資料,結果不用2秒鐘,就讀取到他的姓名、信用卡號碼,以及到期日等重要資訊,並利用此等資料成功於網上消費,而事主則在毫不知情的情況,被盜用有關資料。

圖: 梁兆昌建議供應商應讓用戶選擇留甚麼資訊在手機內,以減低洩漏風險。 (Dennis攝)

  香港人口超過700萬人,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屬下的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的高級顧問梁兆昌接受《經濟通通訊社》專訪時亦表示,NFC技術其中好處為近距離才可交換資訊,在物理上可以增加安全性,用戶肉眼則可以得悉是否有第三者在旁,可避免第三方偷取資料,但在人多擠逼的香港,此安全性變得無用武之地。梁氏指,有些手機會自動開啟NFC功能,而最危險為交易後多少數據留在手機內,用戶是難以知悉,主要由於目前市場上供應商並未提供此類資訊。他建議供應商應該讓用戶選擇留取甚麼資訊在手機內,以免資料洩漏的危險。

金管局冀藉推行NFC,建立實時支付金融基建

  非接觸式支付在港如此普及,相當程度歸功於「八達通」,那究竟NFC電子錢包能否大行其道?金管局金融基建發展主管李樹培接受《經濟通通訊社》訪問時表示,「八達通」只為一張儲值卡,但NFC技術可以做交換資料,當中不只付款,還可以收藏印花、機票、護照等,所做到的不只是一張儲值卡簡單。

  不過,說到最終,金管局的野心不只在於發展電子錢包,而是希望利用背後的銀行清算,以及電訊商的信號配合,發展一套實時支付金融基建。

  「我們希望可以建設一個金融基建,令本港成為地區性支付的樞紐」。李樹培指,目前本港有人民幣、美元、歐元等大額支付系統,連接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區,未來希望通過NFC的盛行,可以令小額支付系統更先進、更靈活、更便利、更廣闊,更希望所有擁有NFC技術的支付工具都可以互融,「例如我跟你傾生意,我用iPhone,你用iPad一嘟就可以交易」。他希望可以優化系統,從而建立一套「realtime payment infrastructure」(實時支付基建),以增強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事實上,金管局早前已相繼推出電子支票、電子帳單等,又擴大規管小額支付系統統及相關非儲值或儲值工具的法規,目的皆為建立更完善的零售支付平台。李樹培認為,香港地少人多,並且容易接受電子科技的變速,相信港人亦會願先嘗試以NFC技術,將智能手機當錢包用。

NFC互聯互通平台技術可行,商業決定留待業界商討

  要建立此大型基建,當然少不了一個共通互融的平台,金管局在推行NFC技術時,起首已道明希望可以設立互聯互通平台,即一部手機可以有幾張信用卡,換手機及轉換電訊商亦可以原用原先的NFC,而目前銀通亦有意設立平台,讓銀通的會員銀行可以共用。李樹培滿有信心指,「想不到本港有甚麼難題,令NFC推行受阻」,但強調金管局僅作協調角色,並在背後作技術支援,推進互聯互通平台,至於甚他商業考慮,則交由市場自身發展。李氏指,目前技術上一切可行,只待業界的商業考慮,以及一套完善的國際標準,又透露業界正為合作互相研究中,強調目前市場仍屬健康發展,暫時未有為建成此平台定下時間表。

今年將有5-6間機構推出NFC支付服務

  為在港發展NFC,金管局到新加坡視察情況。新加坡前年由政府主導開始全國作出多方面應用,李樹培指,新加坡的NFC未能普及,但主要由於當地不太接受非接觸式支付,與本港情況不一,而當時智能手機亦未如目前般普及,相信本港推行會較新加坡容易。  至於以市場主導,還是政府主導,李樹培則以「峰迴路轉」形容本港NFC初步發展情況,透露研究顧問公司製作報告指,起初不多機構認識相關技術,亦不知技術能否在本港成功推行,但就因為報告令機構留意相關發展,其後短短數月受訪機構相繼表示有興趣參與。

  研究報告一出,匯豐銀行已急不及待搶「頭啖湯」,推出NFC技術的流動支付服務。李樹培指,匯豐擁有世界網絡的機構,可為市場試水溫,「相信其他銀行亦不希望是市場第三或第四,預計今年有5-6間機構推出相關服務,又指其發展出乎預期快」,認為市場主導始終比政府主導好。

文:楊淑儀 攝:Dennis

資料來源: etnet HK 2013/7/2(http://www.etnet.com.hk/www/tc/news/topic_news_detail.php?category=interview&newsid=1202)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7868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