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物聯網技術下的未來智能醫療應用
2012/03/14 09:41:17瀏覽88|回應0|推薦0

根據行政院經建會人口預估,2020年台灣高齡人口比率將攀升至14%,人口老化速率在全球將僅次於日本。因應人口結構高齡化所帶來的長期照護需求,世界各地紛紛擬定政策,希望利用Wi-Fi、藍牙、3GGPSRFID等無線技術,架構起醫療系統與社會的緊密連結;在遠距照護等議題發酵下,也逐漸帶動醫療產業結合物聯網進入下一個嶄新的應用階段。

 

全球愈來愈多的醫療機構,運用各類無線技術導入醫療過程的例子包括:救護車中安裝3G視訊設備,病患在運送到醫院的途中,急診室可先瞭解病患的生理狀況,爭取黃金救援時機,如果地處偏遠,甚至可採取遠距醫療影像系統進行緊急搶救。而RFID也開始廣泛應用在醫療機構的人員辨識及資產管理等流程,透過與資訊系統的整合,配合醫護人員的執行,可有效提升醫療品質並降低管理成本。

 

5年來,全球針對醫療照護應用,紛紛推出物聯網概念下的試行計畫,以美國為例,早在2009年由IBM提出「智慧地球計畫」(Smart Earth),被美國總統歐巴馬視為國家戰略,投入300億美元在資訊化醫療與智慧電網專案;日本在E-JapanU-Japan計畫基礎下再次提出i-Japan 2015計畫,希望藉遠距醫療與電子病歷的發展帶動全面的醫療發展;南韓於2010年擴大U-HealthSmartCare的試行地點,投入300億韓元針對慢性病患提供遠距醫療與醫療照護的智慧化醫療照護服務。

 

在台灣, 2004年就已有應用RFID技術的物聯網醫療照護U-Healthcare計畫;2009年衛生署所推動具物聯網概念的「醫院安全關懷RFID計畫」即是將RFID技術導入醫院資訊系統中,其5大運用項目可以觀察出未來醫療發展的雛形。1.用藥安全辨識:藥包機自動辨識供補管理、藥品圖文輔助辨識。藥品派送運用RFID核對,提供病人用藥安全服務。2.流程管理追蹤:住院照護流程控管、貴重儀器管理。3.長期照護管控:健康行動醫療照護,運用RFID監控示警,觀察病人活動量且掌握病人行蹤安全。4.隔離病患管控:有效管制病人門禁,即時掌握病患活動範圍,預防院內感染及交互感染。5.門禁管理:將RFID運用於特殊治療區如手術室、呼吸照護病房等的門禁管理,加強安全照護。即時動態中央聯網記錄,掌握病人及人員進出動態,防止病人進入危險區域,加強病患及員工人身安全。

 

數位化後的各類醫療資訊,藉由物聯網的技術,能使有限醫療資源讓更多人共用,從目前醫療資訊化的發展來看,射頻儀器等相關終端設備在家庭中進行健康資訊的即時跟蹤,再透過有效的物聯網絡,就可以實現醫院對患者或者是亞健康病人的即時診斷與健康提醒,進而有效減少和控制病患的病情惡化。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未來醫療也將會朝「行動化」應用邁進,如智慧膠囊、智慧護腕、智慧健康檢測產品等將會廣泛被應用於醫療及民生照護環境中,借助智慧手持終端和感測器,有效地測量和傳輸健康資料。

 

在醫療資訊及應用的迅速發展下,其影響將不僅限於醫療服務行業本身,還將直接觸動包括網路供應商、系統商、無線設備供應商、電信運營商在內的利益鏈條,從而影響通信產業的現有布局;智慧醫療產業能否順利推動,醫療服務及資訊電子兩大產業在物聯技術的順利銜接下,才能造就真正有利於人群的嶄新醫療體系。

 

資料來源: DIGITIMES 李懿修  2012/3/14

 

DIGITIMES中文網原文網址: 物聯網技術下的未來智能醫療應用http://www.digitimes.com.tw/tw/iot/shwnws.asp?CnlID=15&id=0000274785_1TA8U01H7ZRGD36AHUDM8&ct=1#ixzz1p3E0nH00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621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