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名酒強化身份認證 RFID防偽市場啟動在即
2012/03/03 18:43:20瀏覽210|回應0|推薦0

  在白酒瓶體安裝獨一無二的“RFID(射頻識別)電子身份證”,消費者拿起專配的識別器輕輕一靠,這瓶酒的出廠日期、品質等級等資訊便一目了然地顯示出來,酒瓶開啟後這種一次性晶片遭到破壞,無法重復使用,讓制假之術無力施展。

  近年以來,各大酒企頻頻聯姻新穎時尚的物聯網技術,貴州茅臺鎮的黔臺酒業近日也宣佈響應國家商務部“積極推進酒類電子追溯系統建設工作”的要求,今後面市的系列白酒全部使用RFID電子標簽與二維碼雙重防偽技術。RFID酒類防偽市場啟動在即。

  制假售假屢禁不止

  中國酒文化已經香飄千年,近年以來行業發展駛入快車道,但酒類防偽還是一大朝陽產業。現如今,假冒偽劣酒屢禁不止,給整個行業的發展和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這從酒類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報告中可管窺一二。

  貴州茅臺曾公開表示:“要集中國家行政執法部門、打假隊伍、行銷團隊、經銷商團體、消費者等各種力量,最大限度地打擊假冒侵權行為,建立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維護公司的合法權益。”五糧液也不止一次強調,加大打假維權力度,不斷整頓和凈化市場。

  近年以來高端白酒、紅酒價格一飛沖天,巨大的利益誘惑令不法分子敢於鋌而走險,真瓶裝假酒等五花八門的制假手段也令人真假難辨。在此背景下,RFID防偽標簽在酒瓶上的應用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關注,不少物聯網行業公司已經在此領域有所佈局。

  其中,2011年遠望谷(002161)增持成都普什股權至30%,該公司是五糧液酒類RFID防偽標簽的專門供應商。遠望谷董事長徐玉鎖此前向記者表示,“五糧液已經陸續在高端酒上裝防偽標簽,RFID標簽將設在酒瓶蓋上,一旦開瓶就損壞無法重復使用,每瓶酒電子代碼跟後端數據平臺一一對應,代碼的唯一性與標簽的不可重復性將令假酒無處遁形。”

  電子防偽漸入佳境

  粘貼於瓶口的RFID電子標簽好比酒的“電子身份證”,詳細地記錄了這瓶酒從生產、出庫、入庫、分銷到零售的整個過程。這種瓶體上的電子標簽,看起來與普通標簽差別不大,卻內藏玄機,不僅防污損而且難以仿製。

  記者了解到,商務部針對酒類防偽予以重點支援的有三家,分別是五糧液、貴州茅臺以及張裕,各給予2400萬元、2000萬元、700萬元資金支援,其中五糧液的防偽體系走在最前面,已具備產業化能力。貴州茅臺則表示,將積極開展RFID的防偽技術在茅臺酒上的應用。此外,雙溝酒業也是國內率先運用RFID新型防偽系統的酒企之一,實現部分產品從勾兌到灌裝到包裝等過程的全流程式控制制。張裕、古井貢酒也相繼引入RFID溯源系統。瀘州老窖證券部人士告訴記者:“瀘州老窖一直非常重視防偽打假工作,還專門成立了打假辦,但目前包裝上主要採用防偽碼的方式。”

  目前RFID技術研發和應用已經得到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並陸續在鐵路、煙草、軍事、畜牧業、圖書管理等領域成功應用。數據顯示,全世界每年受偽冒產品影響的市場達到3000億美元,是世界貿易總額的10%,目前RFID防偽技術已經逐步應用到藥品生產和流通環節、瑞士鐘錶防偽等領域。

  流通溯源管理平臺待完善

  與動輒上千的高端酒零售價相比,這樣一個電子標簽成本約兩塊多錢,佔生產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這個看似商機無限的朝陽行業,目前同樣也面臨推廣困難的尷尬,數據顯示電子標簽防偽滲透率還比較低。

  有業內專家告訴記者,酒類防偽體系的建設,除電子標簽之外還需要耗費大量資金配置網路及相關識別設備,不具備規模優勢的酒類品牌沒有能力率先介入。例如,在五糧液授權專賣店,消費者可以將置入電子標簽的酒瓶靠近專賣店防偽查詢設備進行識別。相比之下大多數酒廠均不具備這類渠道優勢,因而更傾向於“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商務部對此曾給出建議,企業可根據自身特點自主選擇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二維碼技術和機打隨附單等溯源技術。但總體來看,在酒類流通溯源管理網路平臺尚未建設的前提下,對進入溯源平臺的酒類商品進行編碼與跟蹤追溯,實現從酒類生產、批發、零售、消費全過程溯源管理並非一時之功。(來源:證券時報網 作者:張珈)

資料來源: 聯商網 2012/3/2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617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