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物聯網商機潛力雄厚 美、中市場成長最顯著
2011/10/18 11:38:25瀏覽53|回應0|推薦0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估,全球智慧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或稱物聯網)產值至2016年將達到6,200億美元,2010 至2016年複合成長率約26%,其中以美國與中國大陸的成長最為顯著。

分析智慧聯網產業鏈,隨著各國推動智慧聯網政策,將帶動聯網終端裝置的快速成長,預估加值服務應用產值將占總產值的63%,約3,840億美元,顯示智慧聯網除了硬體、網路基礎外,應用加值服務才是真正驅動智慧聯網產業成長的主因。資策會MIC預估,至2016年全球智慧聯網終端裝置產量將到達1.9億台,應用領域以消費、能源建築產業等相關的終端裝置出貨比重較高。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鍾曉君表示,英國、美國、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紛紛將智慧聯網納入國家發展的戰略規劃中,因此全球智慧聯網發展將受益於各國政策支持而持續成長,預估 2010年全球智慧聯網整體產值可望達到1,200億美元。同時,各先進國家為搶先建立智慧聯網關鍵技術,密切與跨國組織及聯盟展開合作,欲藉此搶占技術戰略的制高點。此外,主要國際標準組織除各自著力於,在智慧聯網架構下的關鍵技術標準制訂外,也不斷試圖建立M2M通訊開放標準,期加速智慧聯網與應用服務的整合。

現階段智慧聯網商業模式可區分為「終端設備/應用服務商主導、營運商自建M2M應用平台、營運商借助MVNO擴散、營運商合縱連橫、平台整合商及系統整合大廠」等六大類。由於智慧聯網具有產業鏈長、跨足多產業領域的特色,未來如何建立成功可靠的商業模式將成為首要關鍵,觀察智慧聯網發展態勢,營運商擁有網路基礎建設優勢而逐步扮演主導角色,特別是自建智慧聯網平台的業者,擁有軟硬體解決方案開發決定權,可以有效地管控、部署與拓展其智慧聯網的服務。

觀察現階段智慧聯網的應用服務,多數集中在公共網路與企業應用市場,個人應用服務仍有待發展,如何讓智慧聯網通過各類終端產品、服務型態及應用領域的創新,催化為實際的應用服務及商業模式,從而實現商業化發展,將成為各方努力的目標。

展望未來智慧聯網發展趨勢,資策會MIC認為,由於智慧聯網的主要價值在於應用服務,因此擁有整合各智慧聯網軟體服務的平台整合商,將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而未來的相關應用特色將包括健康醫療、移動支付、車載運輸、物流、公共事業、能源管理等類型。

根據資策會MIC調查台灣消費者對智慧聯網服務的需求與採用意願顯示,消費者需求最高的應用服務,以攸關生活環境安全的居家安全服務與個人健康之醫療照護為主,但是在採用意願方面,卻受到資安管控、服務資費與無成功案例參考的影響而有所保留。因此,台灣智慧聯網發展業者,除必須瞭解消費者需求外,參考國外經驗,創建適合台灣消費者的商業模式,進而建構完整的智慧聯網應用環境。

資料來源: eetTaiwan 2011/10/18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575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