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物流信息化的下一站
2011/04/16 21:07:08瀏覽251|回應0|推薦0

從“感知中國”、“智慧地球”到“智能物流”,快速提高的信息化技術水平和不斷擴大的應用范圍,逐步影響到中國各行各業。智能物流供應鏈標志著信息化在整合中國網絡和中國管控流程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進入一個動態、實時進行選擇和控制的管理新階段。

智能物流產業規模龐大

傳統物流運輸中,運輸的種類和風險、物流過程中的運輸環節和動作方式以及物流企業的服務,都影響到物流運輸的成本和質量。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術,使物流系統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維、感知、學習、推理判斷和自行解決物流中某些問題的能力。

預計到2015年,中國智能物流核心技術將形成的產業規模達2000億元。據悉,智能物流“十二五”規劃即將出臺,智能物流是根據自身的實際水平和客戶需求對智能物流信息化進行定位,是國際未來物流信息化發展的方向。

未來智能物流的發展方向

智能物流的未來發展將會體現出幾大特征:物流智能化、物流一體化和物流層次化、物流柔性化與物流社會化。其主要表現為:在智能物流作業過程中的大量運籌與決策智能化;以物流管理為核心,實現物流過程中運輸、存儲、包裝、裝卸等環節的一體化和智能物流系統的層次化;智能物流的發展會更加突出“以顧客為中心”的理念。智能物流的發展將會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和世界物流資源優化配置,實現物流高科技和信息化。

未來物流應該如何發展?物流企業一方面可以通過對物流資源進行信息化優化調度和有效配置,來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物流過程中加強管理和提高物流效率,以改進物流服務質量。然而,隨著物流的快速發展,物流過程越來越復雜,物流資源優化配置和管理的難度也隨之提高,物資在流通過程各個環節的聯合調度和管理更加重要,也更加復雜。我國傳統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管理程度還比較低,無法實現物流組織效率和管理方法的提升,阻礙了物流的發展。要實現物流行業長遠發展,就要實現從物流企業到整個物流網絡的信息化、智能化,因此,發展智能物流成為必然。

智能物流在現實中的應用

一家物流公司在每輛配送車輛上都安裝了GPS定位系統,而且在每件貨物的包裝中嵌入RFID芯片,通過芯片,物流公司和客戶都能從網絡了解貨物所處的位置和環境。同時在運輸過程中物流公司可根據客戶的要求,對貨物進行及時的調整和調配,實時全程監控貨物,防止物流遺失、誤送等,優化物流運輸路線,縮短中間環節,減少運輸時間。通過貨物上的芯片,裝載時自動收集貨物信息,卸貨檢驗后,用嵌有RFID的托盤,經過讀取的通道,放置到具有讀取設備的貨架,物品信息就自動記入了信息系統,實現精確定位,縮短了物流作業時間,提高物流運營效率,最終減少物流成本。利用智能物流技術,結合有效的管理方式,這家物流公司在整個物流過程中,能夠對貨物狀態實時掌控,對物流資源有效配置,從而提供高效而準確的物流服務。

通過上述物流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新技術使整個物流供應鏈更加透明化。通過智能物流,物流倉庫的管理變得高效、準確,物流人力需求大大節約。在大型高等級物流倉庫,甚至可以實現除了入口收驗貨人員,物流倉庫內“無人”全自動化操作,倉庫可僅安排計算機屏幕前的監控人員。

智能物流對供應鏈的影響

智能處理技術應用於企業內部決策,可通過對大量物流數據的分析,對物流客戶的需求、商品庫存、物流智能仿真等作出決策。實現物流管理自動化(獲取數據、自動分類等等),物流作業高效便捷,改變中國物流倉儲型企業“苦力”公司的形象。

智能物流可降低物流倉儲成本。物流智能獲取技術使物流從被動走向主動,實現物流過程中的主動獲取信息,主動監控運輸過程與貨物,主動分析物流信息,使物流從源頭開始被跟蹤與管理,實現信息流快於實物流。

智能傳遞技術應用於物流企業內部,也可實現外部的物流數據傳遞功能。智能物流的發展趨勢是實現整個供應鏈管理的智能化,因此需要實現數據間的交換與傳遞。提高服務質量、加快響應時間,促使客戶滿意度增加,物流供應鏈環節整合更緊密。

智能技術在物流管理的優化、預測、決策支持、建模和仿真、全球化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應用,使物流企業的決策更加準確和科學。借智能物流的東風,我國物流企業信息化將上一個新臺階,同時也促進物流行業實現信息共享的局面。

社會發展推動智能物流進步

智能新技術在物流領域的創新應用模式不斷涌現,成為未來智能物流大發展的基礎,極大地推動行業發展。智能物流的理念開闊了物流行業的視野,將快速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方式引入行業中,它的發展推動著中國物流業的變革。

作為中國物流行業先行者的智能物流,站在行業的前沿,以敏銳的嗅覺,把握物流業的發展方向,通過物流信息平臺的搭建,率先實現物流行業信息化,為物流行業領航掌舵,全面迎接智能物流時代的到來。

資料來源: 鉅亨網 2011/4/15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5100528